北京专业看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绕着你

飘幸福清香

艾蒿一束

岁月匆匆,春去夏来,青山呈黛,满眼翠绿,“端午节”飘然而至,又闻粽叶飘香时。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凝聚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千百年来始终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气息、厚重的家国情怀。省公路开发公司系统职工以诗歌、散文的形式,抒发端午情。遵义中心彭刚五月五最是人间烟火味DUANWUJIE“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中的这几句诗,构建了一个优美的爱情境遇。“湄”字,渲染出水草交接,似水非岸的空灵意象。水边为湄,聚水成潭。湄潭,在诗人眼里有着情与景的深远意境。这里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凭水得名,以茶闻名。是茶叶、大米等农特产品的产地和集散中心,有浙大西迁文化和红军长征文化的积淀,正所谓人杰地灵,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湄潭。每逢端午节,湄潭收费站作为进入县城的正大门,喧闹非凡,回来过节的,回去过节的,大街小巷的粽子味与药草味混在一起,叫卖声与吆喝声相互交融,此起彼伏,最是人间烟火味。无意间,我成为了临江新开的一家鸭肉米粉馆的忠实粉丝,这家粉馆给我一种家的味道,繁忙的一天总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肉粉开始,然后倒一壶湄潭翠芽结束。登上“天下第一壶”,品一杯湄潭翠芽,看着云彩与湄江河一起缓缓流淌。穿梭在热闹的市井,品尝那纯正的鸭肉米粉,重拾这座城市的温度与烟火。愿我们的湄江河、大小茶壶、大街小巷来年不再宁静和孤独,收费站恢复昔日的忙碌与喜庆,祝福我们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全国人民端午幸福安康!遵义中心朱莉红:忆端午DUANWUJIE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名楚国大臣屈原,名平,字原。相传,屈原为官不顺,向楚怀王纳谏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之策,但是遭到当时一些贵族的强烈不满。然后他被免去官职,并惨遭流放。屈原不仅是一个官员,同时他还是一位爱国诗人。在被流放的日子里写了很多诗歌,其中我最熟悉的《离骚》《九歌》等就是出自此段时间。后来秦国大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心如死灰。在五月五日写下绝笔诗《怀沙》之后,抱着石头跳进汨罗江以死明志。当地的百姓听说他投江以后,乘着船来打捞,但却始终未能找到屈原的遗体。而后人们怕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又从家里拿来了米团等食物投进江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逐渐发展为吃粽子,赛龙舟这两项活动。

夏天的味道,是那迎面吹来的热风,吃着冰镇西瓜的清爽;人生的味道,是一次次磨炼的意志与顽强的精神;而端午的味道,是那忠心报国的精神。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沃土开花、结果。

遵义中心郑棋友端午时节粽飘香DUANWUJIE时光不停地流转,转眼间端午节就到了。每年端午节前一周,菜场夜市满是卖纸葫芦、香包、五彩线、各种工艺品的,这种火热的“艳”仿佛节日的一种渲染,孩子的手腕上和脚踝处缠上五彩的丝线,揣上散发着淡淡的香草味的香包,门前悬挂起纸葫芦和艾草。端午节的气氛更是围绕着粽子的香气弥漫开来的。提前淘好了糯米,准备好丝线,粽叶和馅料,端午那天,笨手笨脚地包着。幸福不过是一家人共度三餐四季,全家人在一起说说笑笑,夹杂着挖苦打趣。用猛火煮上一个小时,直到香气四溢。刚熟的粽子冒着热气,糯米又香又黏。自己包的粽子,虽然不是锥形,不是四个角,没有颜值,但哪里都买不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各种节日,不仅提醒着我们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幸福生活。铜仁中心皮治林:端午粽DUANWUJIE端午思不定有想有念文难成一为屈子楚大臣二为父亲白发人三为灰发母亲在几个粽子传情意再品粽香得安宁兴义中心刘丽娜悠悠粽香忆亲情DUANWUJIE端午,是一种传统,更是一种情怀,今天又到了飘满浓浓粽香的日子。还记得,从我记事起,端午节的前一夜,母亲总要在我手上绑一根五彩丝线,儿时的我只觉得好看,满心欢喜,长大后才知道小小的一根丝线,除了可以驱毒辟邪,还带着母亲对我无限的牵挂和平安祝福。每年端午,母亲早早地到集市上买回来一串艾草和菖蒲,挂到家里大门上,艾草和菖蒲寓示着全家人一年里无病无灾。岁月如白驹过隙,母亲离开我们后,每年的端午,我都会到集市买上一串艾草,像母亲曾经对家人一样的期待,认认真真地把它们挂在门头上。如今,集市上已经看不到五彩线的身影,我学着母亲曾经的样子,用粽叶和糯米,包上板栗和几片肉,来回味童年时妈妈对我的爱。兴义中心易辉梅粽有千百种唯有独一味DUANWUJIE

六月,恬静而美好,山那边的夏风吹来了端午节想念的味道。端午节来临,到处都是端午元素。“绿叶白米”,成了这个节日的代言词,而包粽人,则是它最好的代言人。每当看到这些情景时,浮现在脑海中更多的是外婆包的粽子。

小时候看着外婆提前准备好包粽子的材料:线、叶、馅、糯米。包的时候拿起两片粽叶在一起,叶头和叶尾交错,将它叠一下,使叶子中央形成一个漏斗状,再将糯米注入“漏斗”底部,中间填上馅,然后再铺上一层糯米,把预留的粽叶盖在“漏斗”上将米完全包住,形成一个四角形,用线绑好,一个粽子就做好了。一个,两个,三个……,那动作仿佛练太极,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力道要恰到好处。外婆一个人两只手在白米和绿叶间上下翻飞,看得我眼花缭乱,一会儿功夫,叶没了,米尽了,一盆粽子包好了,时间也在欢声笑语中一点点溜走。

小时候,不懂得端午节的真正含义,只懂得插艾叶、吃粽子。现在才明白,那时候吃外婆包的粽子,热气腾腾混合着粽叶的气息,扑鼻而来,是多么的美好。现在吃粽子,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却再也吃不出外婆的“味道”。小时候不明白外婆一定要包粽子,现在终于明白,那是一种很深沉的爱,是一份传统文化的传承。

黔南中心宋江涛粽香迎端午细雨寄相思DUANWUJIE五六月份的雨总是绵绵而悠长,沉浸在内心深处的思乡情绪总是会被悄无声息的勾带起来。一桌好菜、几缕乡思,期盼的却是粗茶淡饭、家人相伴,外加秘调的家乡味道。端午节将到,各家各户也在准备粽叶、糯米腊肉,忙得不亦乐乎。每个城市的龙舟大赛也在筹备中,满满的节日氛围仿佛空气中都是浓浓的粽香味。“端午无病无灾,岁岁安康。”还记得儿时爷爷给我讲的端午节每家每户大门上挂菖蒲和艾草的由来。窗外的雨不停地下,而我的思绪已飞过重重高山,回到了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心很静、脑子里却是汹涌澎湃,深藏于记忆深处的画面犹如放电影般一一而过,时而是儿时和伙伴们雨天在山上放牛割草、时而和父母在插秧、时而又是一家人在饭桌上的欢笑声。画面到此也不免想起了家乡独有的粽子味道,那时日子很苦,三四片粽叶些许糯米经过妈妈的几番加工,一个绿悠悠的粽子就出来了。锅里加水直接放里面煮熟,捞出就可吃了,这也是我们每天干活,中午的口粮了。味道很纯,浓浓的糯米味外加几缕粽叶的清香,条件好的也可以在糯米里加一些腊肉和花生仁。但记忆深刻的还是那最简单得那一种,可能是自己吃得最多的一种的缘故吧!粽子口味虽多,思念只有一种无论咸甜不如相见!端午节记得给自己远方的父母、亲人说一句身体安康!

来源:司属各单位

编辑:章钰

一审:许菡若二审:彭梅赞是一种肯定

分享是一种支持▼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10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