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打人不听管教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北京皮炎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牛牛去上幼儿园之前都是比较温顺的性格,有时在小区里被小朋友抢了玩具也不会抢回来的那种。 但是幼儿园老师却跟妈妈反馈最近宝贝经常在幼儿园里打别的小朋友,妈妈回家问他为什么打别的孩子的时候,他总是顾左右而言他,要不然就是干脆不回答。 妈妈很苦扰,不知道应该怎么教育牛牛…… 其实只要弄清楚孩子打人行为的动因,在有针对性的引导,这种头疼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原因1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有些孩子到一个新群体里想去吸引其他小朋友的 同时,这样的孩子,通常也不太明白有时候别人打他是因为生气了,还以为那也是别人和他玩的方式,所以即使被别的小朋友打了很多次,还要黏上去和他们玩,或者以为打人是游戏的方式,也用打人的方式来和他人“互动”。 这些孩子可能平时外出和他人互动的机会不多,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模式也都是平和安静型的,孩子很少会看到激烈的场景和面部表情,所以不太理解其他小朋友生气的表情。 针对性做法:1.找一些绘本和视频,结合孩子自己的交友实例,向孩子示范如何正确而友好地邀请别人和自己一起玩。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玩你的玩具”。 2.找一些表情图片,和孩子一起看,并讨论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已经生气或不耐烦了,哪些表情表示对方很友好。 3.在家里就各种场景和孩子进行情境模拟练习,比如小朋友的玩具被别人抢走了,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有这种感觉的时候,小朋友的表情是怎样的。 4.在和小伙伴的互动实践中锻炼,妈妈观察并进行反馈式修正。 原因2模仿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会经常模仿电视里他觉得有趣的行为。有宝妈说过,家里孩子自从看了《某羊羊》后就喜欢拿着平底锅敲爸爸的脑袋。很明显,孩子的这种“打人”更多带有一种模仿的性质。另外孩子犯了错误,如果家长动手打孩子,孩子容易学着模仿大人的做法,也动手打人。 针对性做法:1.一些含有暴力情节的动画、电影不要常给孩子观看。如果在日常中出现一两个这样的情节,可以做好引导,也不需要避之不及。 2.当孩子已经出现模仿暴力行为时,应坚定地阻止他,并平静而坚定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妈妈觉得这样不好玩!”如果孩子不停止,立即带孩子停止任何的游戏活动暂时脱离现场,再平静地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别人会痛,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带着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 3.也可以通过故事及绘本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 原因3抢夺资源孩子在和兄弟姐妹或者其他小伙伴玩耍的时候,很可能因为一件玩具的所有而出现攻击性的打人现象。或者在幼儿园因为和其他小朋友争抢一个座位而打人。 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有了“物品所有权“的意识,有了“你我之分”,从这方面来讲,这是孩子的成长,我们应该感到高兴。 但是就是“打人”,这个表现,我们确实应该及时教育,严肃对待。 针对性做法:1.正视打人的错误 如果孩子因为争抢玩具打人了,应立刻抓住打人的那只手,同时严肃、坚定地直视他的眼睛,让他感到自己错了,等情绪平静后,再和他讲道理。 不要当众责骂或批评,而应立即制止带孩子脱离现场。要严肃地告诉他打人是不可以的,父母要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鼓励他说出打人的原因。比如:有的小朋友拿走他玩的积木,他要不回来,就打小朋友。可以先安抚孩子去道歉,然后鼓励他礼貌的索要回玩具。 需要注意的是,妈妈的言行一定要一,不可以一边打孩子一边说“不可以打人”,也不建议“孩子打人,就让他尝尝被打的滋味”。 2.建立同理心 虽说我们要严肃对待孩子打人的事情,但是严肃不代表要把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不要过分强调打人,平静的对待孩子打人事情,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并且教会孩子换位思考,让孩子体验疼的感觉,体会到打人是疼的,你不喜欢别人这样对你,别人也不喜欢你这样对他。 3.对于共同物品,要学会轮流 从小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分享和轮流意识。如果他想要别人手中的玩具,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拿着自己喜欢的玩具,走到别的小朋友面前,说“换”,试着和其他小朋友换着玩。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教会孩子等待和轮流的概念。 原因4家庭关系不良的家庭环境也会导致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如父母婚姻不和、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父母有犯罪史等。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还表现在,家庭关系的冷漠。孩子需要通过这种“攻击性行为”来再次获得父母的 在总是强迫孩子,并且给孩子太多限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同样容易爆发攻击性行为。 针对性做法:1.不要恐吓孩子,避免打孩子 孩子小的时候,恐吓和打骂的方法对孩子的行为管理或许有一定效果,然而这是以牺牲孩子的安全感为代价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反叛也会越来越厉害,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甚至动手打父母。 2.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在你能接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给孩子自由选择和自由发挥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想法,试着在了解孩子感觉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强迫。 比如,你问孩子:“你是想现在洗澡还是五分钟以后再洗?”孩子能感觉到他们自己做主的掌控感和快乐感,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的机会。 3.二孩三孩家庭应兼顾每个孩子的感受 父母要避免忽略任何一个孩子的感受,既要考虑老大的感受,也不能矫枉过正,完全以老大为主,牺牲和其他孩子的互动时间。建议创造机会,父母带着孩子们一起玩,也分别给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各自分别和爸爸妈妈独处的亲子时光。 4.处理好夫妻关系 一定要避免在孩子面前爆发剧烈的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如果孩子不可避免地目睹了,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为一件事有不同意见而争吵,并不是不爱对方了,也不是因为他的原因。 千万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熊孩子”的标签喔, 父母应该多试着去理解 孩子的行为来找到根本原因, 耐心地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毕竟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 成长为一个有爱心、善良、聪明和通情达理的人。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gn/9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对花最大的尊重,是一口吃掉它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