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铃铛。

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

天气很好,早上起来还和开满花的树撞了个满怀;正在觉得尴尬的时候欧摸摸头上,才发现它送给我了一整头的鲜花。

拜托,头上有花花超酷的欸。

你不是我,我不是我

我以前一直觉得我可以成为别人的治愈——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上。

直到有一天走在路上突然听到余佳运唱的《你不是我,我不是我》这首歌里的一句:“我不是来救你的,我是来爱你的”。

在那一瞬间,我脑海里划过无数个过往的画面;也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想明白了些什么。

我好像我曾经觉得假期多多在家,就可以很好的陪伴妈妈;我觉得我只要听话懂事,就可以让家人们放松安心;

我甚至会觉得,如果我保持乐观积极的话,那些经历过不好事情的人的创伤可以愈合……

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

现实是,我突然发现即使在家,如果不多一些交流,只是待在一个房子里,这样的陪伴如同“鸡肋”;

“听话懂事”固然可以免去很多麻烦,但代价是没有教会我如何表达我的情绪:比如我想要什么、我不喜欢这样、你这样很过分等等;

大大咧咧的性格常常让我忽略别人的需求和习惯,刺痛别人不好的记忆……

硬币有两面,我身上的所有特质也是。我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我也不能成为任何一个人的天使;别人对我来说亦是如此。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大堆烂事要处理,一个人不管再爱你,他也不能帮助你去解决所有的问题,人本来就是孤独的。

更何况有些东西本来就是他自己的课题,旁人只能辅助,不能主导,更多时候也只能没有意义的干着急。

所以我开始鼓励自己和周围的人出去社交,去做想做的事情不论有无意义;人生也是一段旅途,而人也总能从很小的事情里概率性的获得救赎。

那份救赎是自己灵魂逐渐丰满的过程中取得的,而不是从某个人那里取得的。

在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里,任何人都无法补偿另一方过去的缺口。

在这种包含“爱”的关系里,应该充满“单纯指向的爱”和“恰到好处的陪伴”,而不需要一个“圣人”。

“学会慢慢退出对方的舞台”不是只说给慢慢步入社会的“成年人”的父母听的;

也是说给我,最好的尊重是:看着她勇敢地开出独一无二的花,尽情享受她自己的人生,让她和自洽共舞。

退出别人的舞台,不再对任何人的决定指手画脚,是成年之后我清单里非常重要的课题。

时间轴

我觉得我之前都太急于寻找一个目标了。

从高考到去年,我一直都觉得别人已经怎样怎样了,我也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阶段。

尤其是高考那年,大家都有自己的目标院校,我就觉得我好羡慕,我也应该决定一个目标院校。

然后我匆匆决定了一个我感兴趣的方向里“天花板”的院校,没有做出任何的规划;

我只是确定了它,让它放在我的桌子上、笔记本上和同别人对未来大谈特谈的嘴里。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发现那些目标都是假的。

因为当时自己眼界的限制,导致我极有可能在一个不成熟的情况下,拿着一些不准确的信息,做了一个不适合我的判断。

就好像高中的时候坐在我周围的同学都在喝“肥宅快乐水”,只有我一个人喝“东方树叶”,我一度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有一天我买了她们喝的可乐,喝了两口,放了一整天。

不是他不好喝,只是不太适合我。

所以比起急切的定一个目标,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喜欢什么。

在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世界前提下定下的目标,要么完不成,要么完成了也不会快乐。

白白浪费在情绪挣扎上的时间,比起付出努力后得到微小回报,在我的价值天平里,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填满

在二十岁这个神奇的年龄,周围有些认识的同龄人已经工作了;相差一两岁也有人结了婚;有的人已经在实习了……

明明大家年纪都差不多,但彼此彷佛隔了十年。

这种对比,曾经也给我了很多焦虑。

我总在想,是不是我太落后于别人了,是不是我开始的太晚了。

但后来我读到了一首小诗:

纽约的时间比加州早3个小时

但加州并没有变慢

奥巴马55岁就退休了

但川普70岁才当上总统

世界上每个人本来都有自己的时区

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区和步程

不用嫉妒和嘲笑他们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区里

你也是

我们都不必用统一的步调去要求自己。

“勇于争先”这件事当然是好事,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进度条,快一点慢一点其实没关系。

当大人不一定就要正襟危坐,也并非想当小孩就无法照顾自己的人生。

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不是框架,想做的事情随时都可以开始。

杀死自己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内心指责自己的声音。

我终于开始不在复盘的时候计较我失去了多少,而开始着眼于我拥有的东西。

我到现在想起来我的成长环境,我还是觉得很酷——我比大多数人都幸运,从各方面来说。

我的家庭给我的勇气,让我可以很早的去尝试很多东西。

以至于我不会一味偏向于“读书无用论”;也不会一味地盲目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勇于承认读书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能够帮助我学到很多东西,带给我很多思考;同时我也能理智看待“生活阅历”这件事情。

因为我们很多东西都需要去亲身实践,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就像没有人因为看懂了摄像机说明书,就可以成为一位优秀的摄影师一样。

在我的活动空间不是学校而是社会的时候,读书就会成为一个相较于“实践”来说,比较低效的学习方式。

爱看书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不应该成为“躲避实践”的借口。

当我开始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极其不熟练的操控自己的时间,我才发现——原来一团糟的事情,也能找到值得我驻足的美好的“线头”。

那句老掉牙的话说的没错:“平静如水的日子,只要跑起来,就会有风。”

最后,本期推荐电影及封面《步履不停》由是枝裕和执导,阿部宽、夏川结衣、树木希林、原田芳雄、江原由希子主演。

欢迎留言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xw/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