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遂宁蓬溪高坪的特产。

“遂心芽”,是高坪茶中的珍品。

这两天,“遂心芽”着实火了一把,是被“全国首届‘遂宁鲜’杯散文诗歌大赛”带火的——在蓬溪作家吕群芬散文《高坪的茶,遂心的芽》中,“遂心芽”是主角,读者心生感动而纷纷留言,对“遂心芽”的茶色、茶香、茶趣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看看读者的心声吧。

01夸“遂心芽”的

剑心如风:一缕茶香,一丝乡情。读文识香,遂心芽的悠悠茶香跃然纸上,浸润心田。

快乐人生:遂心芽,心仪的茶,一如青春时期的温婉,透过淡淡的墨香,已然闻到遂心的清香……

凝霜卓然:读的过程中,一直感觉心里暖暖的,不仅闻到了茶香,更感受到了情浓,心里犹如照进了暖阳。

云淡风轻:读着文章,我似乎也感受到了遂心芽的色、香、味……

温桂华:茶味飘香,文味悠长,沁人心脾。

其乐山人:作者笔下的遂心芽,有色,有香,有情,有品位。

秀:一泡上窜下跳,二泡悬而不倾,若兰之香,回甘鲜爽,余韵悠长!蓬溪高坪藏有如此品级的好茶,值得推广!

漂泊江湖:茶香透过文字扑鼻而来,文字和着茶香绕梁不绝。

还是兵:茶还没品尝,心却先醉了。

星星上的花:本不懂茶味,只读人已醉。

以父之名:遂心芽是好东西,吸天地精华,占尽五行八卦,金木水火土,没有一样它没占的。

人生如梦:遂心芽,有情有味,沁人心脾。

闹中取静:文采细腻,情感丰富,为作者点赞,为四川名茶点赞。

微笑的草籽:文美,如人;情真,感人;茶好,醉人。

蝶恋花:留言写了又删,删了又写,怕笔拙玷污了老师的好文章!老师的文就像那杯醉人的遂心茶!

焚琴煮鹤:有乡情,有亲情,有话语的温暖,有香茶的滋味。

晴天:遂心芽茶香清远,好文笔回味犹甘。品茶,品文,品生活情趣给蓬溪名茶点赞!

“郑漂了二十多年,习惯了信阳的毛尖。老师笔下家乡的遂心芽,不亚于海量出口的信阳毛尖。愿家乡的遂心芽也能走出国门!”远在郑州的蓬溪老乡“放飞心情”的留言,对“遂心芽”充满了无限期待和美好祝愿。

02品“遂心芽”的

楠木:读此文,好似已在品茶一般。

蝶恋花:一杯淡淡的清茶,越品越有味,越品越醉。

麦穗无声:读文品茶,二者皆浓香四溢。

亚:遂心芽,清爽,味长!

风和日丽:不爱喝茶的人看了也有了喝茶的冲动。

动静之美:通过文字,我已经免费品了一次“遂心芽”。

zz:看其文立即就想饮一杯色香味俱全的遂心芽!

蓬溪花店小付:多读两遍你就会陶醉于遂心芽的色香味中,仿佛自己亲自感受了一番。

云淡风轻:读着文章,似乎我也品尝到了遂心芽的色、香、味……文章里的家庭氛围使我嘴角不自觉上扬。

海纳百川:好文好茶,赏文品茶;时光正美,一切刚好。

微小的草籽:赏茶文,学茶道;品茶香,知茶趣。

碧潭飘雪:夜深人静,静品此文,文味悠悠,茶味悠悠。

秋叶:陶醉于遂心芽的色香味中,沉浸在爱意浓浓的家庭氛围中,徜徉在作者生动的文字间,艳羡文化气息浓郁的书香家庭。

此外,“动静之美”表示自己“已经免费品了一次遂心芽”,“云鹤游天”则发出了暖心的邀请——

“遂心芽——天遂人愿,心生好茶!品美文,喝好茶!亲爱的朋友,你也来一杯,可否?”

03买“遂心芽”的

二月兰:文章写得真好,看了我都想买“遂心芽”了。

龙马精神:看完吕老师的文章,一定要去买一包遂心芽慢品。

山外小楼听夜雨: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把家乡特产——遂心芽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有一种迫不及待想买来品尝的感觉。

“遂心芽,遂心所欲。跟着作者优美的文字一起品了一回茶,以后走亲访友再也不愁送什么了,遂心芽当是首选。”作家“止语”的留言已经不只是想法,显然她会这样做的。

“遂心芽”何以能触动读者的心扉?显然是源于它的品质。

冲泡时,“茶芽上蹿下跳,摇曳生姿”;

水静时,茶叶“悬而不倾,亭亭玉立”。

眼观,“叶色甚佳,汤色尤绿”;

闻之,“若兰之香,回甘鲜爽,余韵悠长”。

赏遂心芽,眼醉口馋;

品遂心芽,舌迷心动。

天遂人愿,心生好茶!

遂心芽,心仪的茶,遂心的芽!

附:散文《高坪的茶,遂心的芽》(作者:吕群芬)

高坪的茶,遂心的芽

吕群芬

去北京探亲,得给亲家亲家母带点土特产。前两年带过成都的烟,带过射洪的酒,今年带啥呢?

正想着,门铃响了。冬夜。寒风。是谁呢?

是姐夫和大姐。

“黄教授,给你送茶来了!”大姐快人快语,声音也亮。

“遂心芽。安逸哟!”姐夫一进屋就夸他提的茶。虽然自己不爱喝茶,但他知道妹夫好这口,只要手中一有好货就会想到我家先生。

“遂心芽?没听说过。哪里产的哟?”先生起身,笑脸相迎,接过礼盒放于茶几,给姐夫递上一个砂糖桔。姐夫不喜欢喝茶,我们便以水果招待。

我这才注意到,那礼盒色彩是绿与黑的完美组合,黑的,深沉;绿的,鲜亮。看得出,姐夫的夸是有道理的。

“高坪的茶,安逸得很!”姐夫说得眉飞色舞。“高坪?南充高坪?”先生虽然点头迎合,但他的回问似乎已经出卖了他。

姐夫指着包装盒上的产地补充道:“是我们蓬溪的高坪镇。”他这么一说,我心里也“咯噔”一下:蓬溪茶叶,能入茶中极品之列?转念又想:姐夫是个讲体面的人,要是看出妹夫不喜欢这茶,岂不伤了他的自尊?所以我得沏上一杯,营造个气氛,品一品,夸一夸。

给先生私发信息说了我的意思,他回了个“ok”,我便开始张罗沏茶。

“莫用陶瓷杯。”先生递过话来,我自然明白,他不只是在配合我,也还真想看看这茶叶在杯中的品相。

“别冲急了。”先生再次提醒。一冲三点头,这个我会,操作也熟练。

茶叶在水中翻动着,不,是在舞着。

“哎哟哟,你看你看,跟跳舞一样!”姐夫不是个文化人,可嘴里蹦出来的话都有点文化味儿了。

是这茶的魅力?

我放下水壶,目光投向先生。此刻,说他“瞪大了眼”还真不夸张,因为,他眼睛实在不大。

先生的表情出乎我的意料,而这茶,显然也出乎他的意料。他将身子前倾,取了一小杯,小饮一口,轻抿嘴唇。

先生笑了,轻摇着头,又连连点头。品茶,就这么神奇,点头是喜欢,摇头居然也是喜欢。

那样子,分明已是醉了。

姐夫已经笑了,是看着他妹夫的表情在笑。而且,那笑,仍是“呵呵”直笑。

笑着,说着,姐夫已经满脸放光了。我知道,是先生近乎夸张的表情让姐夫脸上有光了。也不全对,应该也是这茶放光了。

“这茶的原料一定是早春的茶芽。”姐夫点头的频率并不慢,先生也不看他,指着玻璃杯继续道,“还记得刚才一泡冲沏吧,茶芽上蹿下跳,摇曳生姿。虽说现在已是二泡了,你看,这茶芽,悬而不倾,亭亭玉立,叶色甚佳,汤色尤绿。”

“说得这么好,你是在背稿子还是喝过这个茶哟?”大姐的脸上写满了惊喜。先生也不搭理她,起身拿来了三个品茗杯,一个闻香杯。

先生倒了三小杯,端起一杯,双手递给姐夫,半开玩笑地说:“不是啤酒,别一口闷啊!”先生显然是投其所好故意提“酒”的,姐夫又是一阵“呵呵”直笑。

杯子小巧,每个人都双手捧着;茶水也就一小口,每个人都并未一饮而尽。显然是先生的境界神乎其神地感染了我们这几个不爱茶也不懂茶的人。

这茶,确实有魅力!

先生又端起那个高筒小杯,依旧是双手奉送给姐夫:“这个是闻香的,先别喝。”姐夫捧着,闻着,陶醉着,我们家老大已经被他妹夫粉饰得服服帖帖了。

“若兰之香,回甘鲜爽,余韵悠长,芽茶精品是也!”先生发表这番高论,不是简单的点头,也不是单纯地摇头,而是摇头晃脑,颇有几分“古人云”的派头了。

“哎哟,黄教授作诗了!”妹夫夸姐夫送来的茶,大姐夸妹夫吟诗,话题一转又扯到我身上,“吕才女,你也整几句呀!”

我虽不爱茶,不研究茶,但我知道,名茶是有魅力的,名茶的魅力是各具特色的。这遂心芽,它的魅力自然也是独一味的。我见证了茶色入眼,眼醉;我品味了茶水入口,口香;我品鉴了茶韵入心,心动。赏茶,眼醉口馋;品茶,舌迷心动。故而遂心。

“吕作家,醉了?送啥?”先生打断了我的沉醉,明知故问。都乐成这样子了,他居然还装!

“遂心芽。你不就这意思吗?”我指着包装盒,心里怪着,嘴里应着。

“送谁?”姐夫问。

“这不要去北京了吗,想给亲家带点什么,一时……”大姐这人实诚,立马打断妹夫的话:“这已经拆了包装,还喝了一包,你好意思送啊?”

“没事儿,就说这一盒是大姨姐送的。”先生怪腔怪调,一下子惹得满屋飞笑……

高坪茶,遂心的芽。

遂心芽,心仪的茶。

吕群芬,女,大学文化,蓬溪县下河小学高级教师,遂宁市文联首批会员,有作品入选中华书局版小学语文、《阳光阅读》(人民日报出版社)以及《遂宁当代文学作品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xw/9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