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山萸肉,蜀枣,药枣。酸、微温,入肾肝经,补益肝肾,涩精止汗。治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遗精,尿频,虛汗不止。《本经》载: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延年。

李时珍说:“山萸肉主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近代张锡纯先生说:山萸肉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因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故又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故此山萸肉确有益寿之效用。

中药山茱萸:性味归经:酸、甘,微温。归肝、肾经。本品酸涩收敛。甘微温而补,入肝、肾经。既温补肝肾,又收敛固涩,为温补固涩之品。或云其既补肾阳,又补肾精,为阴阳并补之品。主治肝肾亏虚、肾虚、虚汗不止及崩漏经多诸证。

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脱。

主治病证

(1)肝肾亏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

(2)肾虚遗精滑精,小便不禁,虚汗不止。

(3)妇女崩漏及月经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温补固涩,故命门火炽、素有湿热及小便不利者慎服。

产地:主产于浙江省,安徽、陕西、河南等省亦产。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性状鉴别: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虚汗、盗汗、动不动就出汗?1味中药煲水喝,健脾补气、收敛止汗

白天汗出,晚上出汗,自汗盗汗,反复发作,送你3味中药小验方

失眠盗汗、口干舌燥,每天嚼几粒它就能解救你的阴虚体质!

农村老药师的“收汗方”号称独圣散,治夏季白天出汗、晚上出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ry/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