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在康县有这样一家企业,专门做经营土特产,从收购、加工、生产到销售一条龙,公司经营各类农副产品高达60多种。它就是康县兴源土特产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了十二年之久的“土特产店”到底有什么厉害之处呢?在康县发展了这么多年,而且还是越来越好、越做越大...而兴源土特产能有今天,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郑文山先生。相信生活在康县的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应该不陌生,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兴源土特产,走近郑文山。

“作为一个农民”

“我能实现致富梦,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更离不开广大父老乡亲的支持。”

这就是郑文山经常挂在口边一句话。他凭借元贷款起家,通过30年辛苦打拼,把公司发展到现在销售收入超过万元规上企业。康县出产的黑木耳、香菇、茶叶等土特产品,每年将近三分之一是他销售出去的,他为康县士特产走出大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康县农民增收做出了卓越贡献。

郑文山今年58岁,康县赵坝村农民。年,他高考落榜后,怀揣着致富梦想,一个人南下到广州打工。3年多的打工生涯让他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善于观察的他发现在家乡卖的很便宜的木耳、香菇等土特产在城市里能卖到几倍的价钱,便起了购销土特产的念头。

年冬天,他毅然辞掉工作回乡创业。当时,康县出产的黑木耳、香菇等土特产物美价廉,质量上乘,可山区交通不便,许多农家的土特产还没运出来就烂在了地里,大部分只是限于自给自足,基本上产生不了经济效益。他注意到这个情形之后,便下定决心要让家乡的优质土特产走出去。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到信用社贷款元,开始了土特产收购、包装、贩卖的艰苦创业之路。每天天不亮,他便骑着自行车到全县各乡镇收购,实地查看各地种植情况,顺便收购新鲜的山货,晚上把货拉回家进行晾晒加工,然后用塑料袋封装,在逢集日拿到市场上销售。就这样,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走了不知道多少路,反正自行车骑坏了两辆。但是算了一下帐,除去家庭日常开支,他不仅还了贷款,还赚了一万多元,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万元户。

就这样,郑文山一干就是10年。曾有人给他编了个顺口溜:“能吃苦的郑文山、一杆旧秤背上身、一辆破车山里颠、一条麻袋山货装、年四季人不闲、一毛一毛赚万元。”

(年轻时候的郑文山)

有了初始积累之后,他拿出多年积攒的2万多元,又向银行贷款2万元,在县城黄金地段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商铺,开始了土特产“收购、加工、外销”的二次创业。为了打开市场,他逢集日就到各乡镇农贸市场找货源,拉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对产品进行筛选、加工、包装。然后他把包装好的产品用麻袋装着拉到武都、天水、兰州等地进行推销。

刚开始的时候,困难重重。有时候拉到外地卖不出去,他连回来的路费和饭钱都没有……苦和泪只能默默往下咽。度过了一段极其艰难的时光,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多的时间下来,他不仅成功的打开了市场、还清了贷款,而且还赚了20多万元。要知道在那个时候20多万是可以买到两套大房子的,郑文山所有的艰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还好这一路他都坚持了下来。

兴源的发展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从开始的艰苦创业、收入甚微,到现在越做越大、发展得越来越好,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郑文山的努力坚持和艰苦奋斗。也正是他的艰苦创业、勤劳致富,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他获得许多荣誉。

年当选陇南市第一届人大代表;

年被团市委评为“陇南市首届优秀青年企业家”;

...

年被评为“陇南市道德模范”,同年获得“全国创业之星”称号,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接见;

年,当选康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同年当选陇南市政协常委;

年,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年,被评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年,郑文山当选陇南市工商联副主席;

年,被选为“甘肃省人大代表”;

...

一个人要如何身兼数职而又能将每件事都处理得游刃有余呢?郑文山不仅在土特产行业做得风生水起、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可小觑的作为。

“扎根山区找市场,

勤奋淳朴受夸奖,

山沟特产销四方,

回报家乡美名扬。”

这是如今康县人对郑文山的评价。但他总是谦虚的说:“作为一个农民,是党和政府让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我搞土特产经销,最大的希望就是让我们大山沟里的宝贝走向全国各地,让乡亲们早日致富奔小康!”

兴家立业

年,郑文山筹资多万元,在县城成立了占地多平米,集食用菌、茶叶等农副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实体——康县兴源土特产经销中心,中心下属一座加工厂和多平米的商业铺面,拥有员工25人。

6年,生意日渐兴隆的郑文山注册成立蓝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在兰州、天水、陇南各县设立了销售网店,随后把市场拓展到西安、成都、重庆、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为了扩大经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在政府的扶持下,年,公司又投资万元,在康县王坝镇独一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开工建设了集产品加工、研发、展销一体的标准化农产品加工厂,于年建成投产。

这其中包括新建花椒油、核桃油生产车间平米,原料库、材料库、成品库、配电室、蓄水池、职工宿舍、办公楼等设施,购置花椒油、核桃油生产设备65台(套)。

(厂区全景图)

(产品展示区以及休息区域)

年实现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余吨,实现销售收入余万元,实现利税万元,新增了就业岗位60余个,成为康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郑文山向调研团队介绍产品)

生产车间

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康县兴源土特产都严格把关,产品也是经过层层筛选,致力打造健康、原生态、高品质的康县土特产。

(工人们在分装康县木耳)

原生黑木耳生产基地

兴源的康县木耳质量上乘。而康县兴源土特产商贸有限公司的“康耳”牌商标也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

(年郑文山在木耳生产基地)

公司荣誉

在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万元以上,被陇南市政府评为“陇南市农业企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年公司被评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产品:用实力说话

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除了康县黑木耳、香菇、核桃、花椒、茶叶等农副产品,还有中药材、植物油等多达60多种产品。公司加工经营的土特产品种也几乎囊括了康县所有的土特产产品。

(第一届甘肃农业博览会金奖产品)

部分产品展示

(山珍大礼包)

(羊肚菌)

(克特级阳坝毛尖)

不得不说

他们家的琥珀核桃

好吃不贵

甜甜的蜂蜜包裹着核桃仁

紧紧的抓住了我的胃

一杯新产的阳坝绿茶

一盘美味的琥珀核桃

一人富,不算富

郑文山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带动了全县农业特色产业的飞速发展,先后培育出了数百名特产种植大户,与其中的户签订了农产品和食用菌常年购销合同,与全县近30户个体商贩建立了营销关系,建成了一个覆盖康县及周边县区的庞大供销网络,带动接近5个乡镇的增收。

(郑文山到农户家里收购农产品)

(对贫困户进行捐助)

年4月,郑文山又和王坝乡鸡山坝村、李家庄村、王坝村,长坝镇花桥村、段庄村等村庄签订了为期10年的核桃种植管理和销售协议。近几年,公司还出资指导、带动康县南部山区8个乡镇上千人栽植天麻,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

年公司成立了党支部,年,公司积极响应市县号召,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投资多万元建成了陇南市最大的电子商务展销大厅,扶持全市大学生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jj/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