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桑桑叶的药用价值桑叶的相关知识
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蛋白桑兴农” 由中国少数民族苗族所传秘方,原料来源于云贵高原无污染地带的稀有植物,是一款具有较强抗氧化功效的袋茶饮。富含稀有元素有机硒、锗,是天然的强抗氧化剂,可清除体内自由基,使蓄积在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被氧化,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促进新陈代谢和微循环。对于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压、甲、乙型肝炎的治疗以及癌症术后放化疗病人的康复有非常好的辅助作用。 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与葛根提取类黄酮物质结合形成一种新物质——洗胰清糖素(cics),适合用于治降血糖、血脂、抗炎等作用。 性味归经 味苦;甘;性寒。 ①《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②《纲目》:味苦甘,寒,有小毒。 ③《医林纂要》:甘酸辛,寒。 入肺、肝经。 ①《纲目》:手足阳明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药能功效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凉血止血。 应用: (1)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及目赤肿痛,常配菊花。 (2)清肝明目:用于风火目疾(如急性结膜炎)。配黑芝麻名桑麻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头 晕、视物昏花。 (3)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该品苦寒清泄肺热,甘寒益阴,凉润肺燥,故可用于燥热伤肺、干咳少 痰,轻者可配杏仁、沙参、贝母等同用,如桑杏汤;重者可配生石膏、麦冬、阿胶等同用。 (4)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血热吐血,用桑叶30克水煎服,或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用。 二、桑叶的现代研究主要成分 1.黄酮类 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占桑叶干重的1%~3%,是植物界中茎叶含量较高的一类植物。韩国和日本学者从桑叶中分离出9种类黄酮,主要是芸香苷(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槲皮素-3-三葡糖苷等化合物。 2.生物碱 生物碱是桑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日本学者Asano等()从桑叶中分离出多种多羟基生物碱,包括DNJ(1-脱氧野尻霉素)、N-甲基-1-DNJ(N-Me-DNJ)、2-氧-α-D半乳吡喃糖苷-1-DNJ、fagomine、1,4-二脱氧-1,4-亚胺基-D-阿拉伯糖醇、1,4-二脱氧-1,4-亚胺基-(2-氧-β-D-吡喃葡萄糖苷)-D-阿拉伯糖醇和1α,2β,3α,4β-四羟基-去甲茛菪烷(去甲茛菪碱)等7种生物碱。其中DNJ(1-脱氧野尻霉素)在植物界中,唯桑叶独有。 3,植物甾醇 桑叶中植物甾醇含量比一般植物高3~4倍。主要是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β-sitolsterolβ-D-glucoside)、蛇麻脂醇(羽扇豆醇,Lupeol)、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昆虫变态激素、牛膝甾酮(Inokosterone)、蜕皮甾酮(Ecdysterone)等。 4.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 桑叶中丰富的γ-氨基丁酸(平均含量为mg/g)引人注目,γ-氨基丁酸由谷氨酸转化而来,而桑叶中γ-谷氨酸含量最高(mg/g)。 5.桑叶多糖 桑叶中富含桑叶多糖,具有显着的降血糖和抑制血脂升高的作用。 三、桑叶的实用选方1)治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杏仁10克,连翘7.5克分,薄荷4克,桑叶12.5克,菊花5克,苦梗10克,甘草4克(生),苇根10克。水二杯,煮取一杯,日二服。(《温病条辨》桑菊饮) 2)治风眼下泪:腊月不落桑叶,煎汤日日温洗,或人芒硝。(《濒湖集简方》) 3)洗天行时眼,风热肿痛,目涩眩赤:铁扇子二张,以滚水冲半盏,盖好,候汤温,其色黄绿如浓茶样为出陈。然后洗眼,拭干;隔一、二时,再以药汁碗隔水婉热,再洗,每日统三、五次。(《养素园传信方》) 4)治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咳久不愈,肌肤甲错,麻痹不仁:嫩桑叶(去蒂,洗净,晒干,为末)克,黑胡麻子(淘净)克。将胡麻擂碎,熬浓汁,和白蜜克,炼至滴水成珠,入桑叶末为丸屈口梧桐子大。每服三钱,空腹时盐汤、临卧时温酒送下。(《医级》桑麻丸) 5)治吐血:晚桑叶,微焙,不计多少,捣罗为细散。每服15克,冷腊茶调如膏,人图香少许,夜卧含化咽津。只一服止,后用补肺药。(《圣济总录》独圣散) 6)治霍乱已吐利后,烦渴不止:桑叶一握,切,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7)治小儿渴:桑叶不拘多少,用生蜜逐叶上敷过,将线系叶蒂上绷,阴干,细切,用水煎汁服之。(《胜金方》) 8)治大肠脱肛:黄皮桑树叶三升,水煎过,带温琶纳之。(《仁斋直指方》) 9)治穿掌毒肿:新桑叶研烂童之。(《通玄论》) 10)治痈口不敛:经霜黄桑叶,为末敷之。(《仁斋直指方》) 11)治火烧及汤泡疮:经霜桑叶,焙干,烧存性,为细末,香油调敷或干敷。(《医学正传》) 12)治咽喉红肿,牙痛:桑叶15~25克,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3)治头目眩晕:桑叶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决明子10克。水煎代茶饮。(《山东中草药手册》) 14)治摇头风(舌伸出,流清水,连续摇头):桑叶5~1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15)治手足麻木不知痛痒:霜降后桑叶煎汤频洗。(《急救方》) 16)治乳硬作痛:嫩桑叶生采研,以米饮调摊纸花贴病处。(《妇人良方》) 禁忌:经期妇女及孕妇不宜使用。 四、桑叶的临床使用经验1.桑叶能疏散风热,解表清热,养阴生津;桑椹能滋阴养血,补虚润燥;桑根白皮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桑枝能通经活络,除痹止痛;而桑树烧成的灰叫桑柴灰,也能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青盲、身面水肿,坐卧不得、白癜风、头风白屑、*风等病证。(于智敏:《糖尿病百药效用奇观——谈桑叶》) 2.《本草备要》:“代茶止消渴。”现代研究表明,桑叶中含有的蜕皮甾酮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其实,我不大喜欢这个成份的药理作用。因为桑叶的降糖作用非常有限。我选择桑叶作为食物训练的材料,是喜欢桑叶的明目作用。(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 营养知识 桑叶知识介绍:为桑科植物桑的经霜树叶。初霜后采收,除去细枝及杂质,晒干。桑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柄长1至2.5厘米,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8至17厘米,宽7至13厘米。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下表面颜色稍浅,法脉动突出,小脉网状,脉上及叶腋被疏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以叶大、色黄绿者为佳。 桑叶补充信息: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难能可贵地、炒桑叶、蒸桑叶、蜜桑叶,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蜜桑叶密闭,置阴凉通风干燥处。 桑叶适合人群:肝燥者 桑叶食疗作用:味苦、甘,性微寒。归肺、肝经。清凉散降。 1.疏风清热。用于风热感冒,以发热、咳嗽为主要症状。桑叶甘凉轻清,善清肺热及在表之风热。 2.清肺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的肺热咳嗽,亦可配以润肺药治疗燥邪伤肺的咳嗽。 3.清肝明目。治疗风热引起的目赤涩痛。 该品轻清疏散,外能疏散风热,内能清肺、平肝、明目,常用治风热感冒、燥热伤肺、肝阳上亢及风热或肝火目赤感冒、燥热伤肺、肝阳上亢及风热或肝火目赤肿痛、肝阴不足之眼目昏花。此外,又能凉血止血。 桑叶做法指导: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至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1 饲料桑种苗供应 蛋白桑:茶中珍品桑叶茶 蛋白桑:桑叶可治的12种疾病桑叶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蛋白桑:桑叶对畜禽适口性好,待推广打造饲用植物生态猪产业链 蛋白桑: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大力开创中国新一代的黄金农业——以中国蛋白桑产业为例 蛋白桑:创新黄金蛋白桑产业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报告 蛋白桑:蚕桑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蚕桑业发展迎来新机会! 以文会友!转发分享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gn/7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西吉有人开了一家不一样的餐厅,独此一家
- 下一篇文章: 春末夏初,客家人煲汤常用的药根都是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