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人生

“千人计划”专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科技公司董事长,当财富和荣誉纷至沓来,他却始终记得20多年前,骑着自行车找“定心丸”的时光。

从国内高校老师,到破釜沉舟创办企业,从前往英国深造,再到重新回国创业,他的人生,在不断的转身之中,发现新的柳暗花明。

创业之路,起落沉浮,他从容淡定,笑对坎坷。喧嚣世界,诱惑纷扰,他进退有度,不忘初心。青岛广播《百味人生》,记者袁丹带您聆听“千人计划”专家、晶格码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学重的创客故事。

  这是王学重正给记者演示公司自主研发的“工艺过程成像探头系统”,通过系统监测到的画面,记者看到眼前药物晶体的形状和大小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就像凝固的雪花和水滴一样,呈现出不同的图案。而王学重要做的,就是通过高科技的智能仪器,监测和控制药物晶体的运动和变化,从而改变晶体的内在结构。

  年,已在英国功成名就的王学重,带着潜心研究了10多年的成果,回到祖国,在近知天命之年,重新踏上创业征程。有人说,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王学重却无比淡然。

  窗明几净的工研院办公室,明艳的阳光,透过硕大的玻璃窗,照进室内,照在各种仪器设备之上。眼前的王学重带着眼镜,头发微卷,亲切和蔼之间,透着学者的严谨风度。

  然而,看似云淡风轻的背后,曾经同样经历过狂风暴雨;而一位科学家对于创业的梦想,好比一颗种子,在年轻时代就已经萌芽。

  王学重,年出生于山东潍坊,就好像他的名字“学习为重”那样,这位学霸级的高材生,早在高中二年级,就从潍坊临朐县的尖子班,跳级考入中国石油大学。

  不过,学习优异的王学重,并非“死读书”的闭门造车,而是在大学时就展现了自己对市场的敏锐。

  最悲观的时候,往往出现转机,一位研究生和企业的尖峰对决,让王学重深知坚持的意义,而多年后,作为学校老师在市场的风雨历练,则让王学重的心智变得更加强大。

  从中国石油大学博士毕业后,王学重来到北京化工大学自动化系担任讲师,并一直升至副教授。为了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市场化,王雪重和团队成员萌生了创办企业的想法。

  当然,对于创业坚决的王学重来说,这些风险远没有被“学校开除”的危险严重。由于一旦被学校开除,将在档案中留下污点,任何国有企业将不能录用,这让想和王雪重一起创业的年轻人举足不前。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骑着自行车,为兄弟们拿到最新的“红头文件”,好比让小伙伴们吃到了定心丸。年,王学重的东方仿真有限公司在一家小旅馆中成功注册。

  东方仿真,是王学重的第一家公司,通俗地说,就是用“计算器模拟系统”,为炼油厂、化工厂培训操作工。身为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王学重写程序,找客户,奔波而忙碌。

  正是这种“吃得苦中苦”的魄力和排除万难、冒险创业的激情,仅仅3个月,王学重的公司就签了多万的项目。

  然而,就在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王学重得到了一个去英国利兹大学进修的机会。年,王学重如愿来到利兹大学做博士后。一年多之后,他已是利兹大学的讲师。也就在这个时候,王学重毅然决定,将北京公司的股份完全退出,专心做研究。

  从公司全身而退的王学重在英国这所著名高校中,心无旁骛,不断攀登。在自己热爱的生物医药工程和智能仪器仪表领域,从讲师开始,一直做到教授,不仅获得了高达多万英镑的科研经费,而且和阿斯利康等20多家国际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全家人取得英国国籍、在英国如鱼得水的王学重,在一个偶然机会,再次迎来人生的转折。

  年,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到利兹大学访问,当时的王学重已是华南理工大学的访问教授。正好中国正好面向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出“千人计划”,华南理工大学建议王学重赶快申请。

  当快速崛起的中国经济让世界惊叹,当“新常态”下的中国创新创业浪潮吸引各路海外英雄豪杰回国创业,在英国利兹大学呆了19年的王学重,好比一只在海外漂流已久的飞鸟,于年10月,再次回到祖国,这回他的目标同样清晰而明确,那就是创办公司,将自己已经处于市场化边缘的科研成果,做成产品。

  由于华南理工大学在广州,王学重首选目标自然是广州。但或许是冥冥之中与山东家乡的缘分,让王学重从南到北,将再次创业的大本营安在了青岛。

  王学重的合伙人中,三位是他在利兹大学的博士后,还有一位在海南做公司的老同学。5个股东,在位于高新区的工业技术研究院注册公司,在这家青岛重点打造的标杆科技孵化器中,大展拳脚。

  虽然工研院提供了“拎包入住”的全链条服务,但是对于王学重来说,再次创业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风顺。

  用高科技智能仪器,改变药物晶体结构,提升中国制药精细化水平,王学重的创业目标,不可谓不“高大上”,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自己对产品有信心还远远不够,整个社会对高科技公司产品的接受程度,也考验着人的耐心。

  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次的王学重,深知创业路上,不能着急,要有定力。当一些创客为“融资难”煞费脑筋,面对资本市场的橄榄枝几乎来者不拒时,王学重对资本却保持着适度的审慎。

  在很多人觉得回头无岸的创业路上,王学重不仅有年轻时刚刚出发的梦想与激情,同样有着面对诱惑坎坷的沉着与冷静。晶格码青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后,公司已经获得了5项专利授权,所有的智能仪器产品都已经销往市场,甚至在接连两三次在和世界巨头的市场竞争中,先拔头筹。

  记者:在大学的老师和研究人员下海来创业,有学术科研的优势,在市场方面薄弱一些。您虽然之前也有创业的精力,但毕竟在大学呆的时间更长一些。您怎么看待有大学背景的创业者的优势和劣势?如何把握平衡?

  王学重:重要的是要学习,经验是一个优点,但有时也是一个累赘,固定模式,也有缺点。学校老师是搞研究出生,有自己的观点,对创业也很重要。科研人员不相信模式,相信自己的判断。善于学习,缺点也是有的。做市场和做科研不一样,实际上,在美国,很多高新企业,都是学校出来的。化工模拟软件里面最有名的软件是几个教授创办的。以前有个非常有名的计算机,教授找投资找不着,一气之下,带领博士生创办企业。还有,现在企业商业模式很重要,但是技术也很关键,产品绝对独一无二,非常重要的模式,另外,我觉得可以结合有经验的合伙人,做市场结合起来,发挥自己的优势,我技术好,市场差,我找市场经验的人结合起来。

  记者:现在的创业创新和20多年前您骑着自行车的情景,是不是变化了很多?

  王学重:当时下海,下海还是作为一个新鲜事物,当时下海的人少一些,现在国家从上到下都鼓励,经济转型,不能同日而语,创业,创新这个气氛非常重要,以前是找个好的工作。作为创业人员,不要盲目,要有勇气,根据个人情况,有进有退,关键是不要盲目,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胆量,不要失败,还有一个就是留有余地,一个产品如果不行的话,要有其他的产品出来。

  记者:在英国大学做了多年的教授,中国在创新的创时代浪潮中,为大学科研院所人员,激发活力,有没有可以借鉴英国的地方?

  王学重:英国有一个东西很欣赏,就是鼓励创新创业,英国有很多小公司,但产品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非常成功的小公司做得非常好。第二,英国大的企业对小的企业很支持。大企业一旦看到新的技术出现,毫不犹豫支持,拉动了小企业发展,对新技术非常好奇。我们国内企业,这方面将来可能发生变化,大家可能更注重明名气。最有生命力的可能是小公司,有独特技术,才敢于创业,大企业对小企业有拉动,支持的,整个国家就火起来了。

  记者:有没有希望自己也从蚂蚁变成大象?

  王学重:我们希望几款产品做到世界独一无二。在几款产品上非常有名,在名气上建立起来,逐步把企业做大。所有企业都是从小到大的。我们心里想,不一定挂在嘴上,很多公司做得很大,知道方向是对的,策略是对的,一直往前走,走到这一步。

  热烈的阳光洒在王学重的脸上,窗外草木葱茏,清风徐徐。近知天命之年,再次踏上创业路途,王学重的目光自信而笃定。谈到尽兴时,他会挥舞起拳头,让人被他的激情与梦想深深感染。勇敢亮剑,却留有余地;激情澎湃,却从容淡定;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充分整合资源;不是壁垒分明,而是将中西方不同文化有机融合。

  多年后,或许财富和荣誉继续不期而至,但是曾经骑着自行车突破束缚的书生意气,曾经在小旅馆注册第一家公司的欣喜艰难,曾经在英国舍弃公司股份的毅然决然,或许还会沉淀在创客心中的某个角落。

青岛广播《百味人生》栏目播出时间

青岛新闻广播AM、FM.6,每周日8:00、15:30

青岛经济广播AM、FM.9,每周日8:30

网络查询:微博

青岛新闻中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