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潮后,海水都去哪里了2018年医
年5月31日,新组建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揭牌,这对医疗服务行业乃至整个医疗医药行业都具里程碑式意义,到DRGs付费试点提速、“4+7”带量采购落地…… 年,民营医疗服务行业的日子似乎并不好过: 7月底,国内体检龙头美年健康被爆出“假医生”黑幕,估值一度缩水超过亿; 11月14日,医院上了央视头条,医院、医院涉嫌骗取医保基金,事件曝光后,沈医院,骗保案37名涉案人被刑拘。 至岁末,持续发酵的权健事件则让医疗服务行业躺枪,权健帝国除了火疗,还有“医院”,医院牌照,打着中医瑰宝的旗号,干着直销的事。相信绝大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不屑与其“同行”。 这些事发生在年,看起来毫无关联,但却在情理之中,来医院打圈麻将、逛趟菜市场,临走还可以数钱的日子早该结束,是时候回归医疗本质了。 “潮水涨起时带来的东西,退走时便又带走了。” 用托·富勒的这句名言来形容年我国的民营医疗服务投资并购,似乎贴切不过了,面上看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并购红红火火,步伐从未停止,但进入半年,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并购关键词似乎变成了“中止”与“抛售”。 前些年玩跨界、一头扎进医疗服务领域的上市公司,开始陆续剥离医疗项目。 3年前,在大房企经营业绩节节攀升之际,绿景控股年毅然向医疗服务行业转型,高调宣布定增过百亿进军医疗服务行业。然而转型之路在今年戈然而止了,年6月,绿景控股发布重大资产出售草案,宣布剥离早期医疗项目。 如果说绿景控股的医疗服务板块剥离容易让人理解,毕竟其苦苦筹划转型的医疗服务板块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同样是跨界的常宝股份算是转型医疗服务领域成功的“优等生”,今年也“出师不利”。 11月29日晚,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用管等销售生产业务的常宝股份发布公告,根据公司当前实际经营情况,董事会同意公司退出医疗服务行业,进一步聚焦能源管材主业,实现更强更优发展,拟争取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议案之日起2年内,通过将现持有的医疗机构股权全部对外转让等方式,逐步退出医疗服务行业。常宝股份目前主要控医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有限公司、山东瑞高投资有限公司(医院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医院等。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宣布退出医疗服务行业后,常宝股份15天后又萌生“悔意”了,于12月13日晚间公告称,公司终止出售,将医院90%股权。同时,公司将继续持有前次发行股份购买的其它医疗资产。 从房地产或其他行业向医疗服务行业跨界,没有过多的产业协同,药企相关企业布局医疗服务行业,看起来顺理成章的事,在年似乎也开始转向了。 为表明转型医疗服务决心,“独一味”年改名“恒康医疗”,4年来也是在医疗服务行业折腾得有声有色,可恒康医疗年6月20日公告称,拟抛售医院各99.9%的医院各0.1%股权。外界原还医院资产可能是出于资产优化目的,但11月8日的公告则意味着恒康医疗往医疗服务行业转型的大门慢慢在关闭,恒康医疗公医院93.52%股权,收购计划夭折,0万元的收购诚意金也打了水漂。按照《诚意金协议》约定,因公司自身原因终止本次收购,医院股东将不予退还公司支付的0万元诚意金。 通化金马的民营医疗布局之路似乎也受阻了,12月19日公司发布公告,筹划了一年的重组事宜,通化金马拟作价约21.91医院、医院的部分股权的重组方案未获放行,通化金马医院资产被否。 较早在医疗服务领域布局,并大力构建肿瘤医生集团等创新模式的益佰制药一医院的公告,则令民营医疗服务投资并购蒙上一片阴影。 益佰制药12月18日发布公告,拟通过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以公开挂牌方式转让医院管理有限公司53%的股权,转让价格不低于6.6亿元,最终成交价格以公开挂牌结果或公开竞价结果确定。转让完成后,医院管理公司股权。医院,看来算医院资产了,年,其总资产为6.64亿元,实现营收4.02亿元,净利润.59万元,年前三季度资产总额为7.2亿元,实现营收3.38亿元,净利润.68万元,同期益佰制药净利润1.96亿元(医院利润占比近30%)。 医疗服务机构抛售潮,除了跨界转型或产业布局的诸多上市公司,还医院资产,奔着上市而去的形形色色的投资机构,或许在年会陆陆续续浮出水面。 除了年经济大环境差、二级行情走低、资金收紧等外部原因,如果非要为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退潮”找借口或理由,以下的或许为一些共性的原因: 一是介入动机不纯。一部分上市公司或投资机构纯粹跨界,医院作为“讲故事”的素材,然而只听楼板响,久久不见人下来,或者以为捂着个美女,谁知道人下来像见网友一样“见光死”。 医院的短板正在完善。随着三级诊疗的推进落实、医院服务改善及医疗设备升级,民营医疗服务机构蚕食原来医院无暇顾及的蛋糕之路被逐渐堵上了。 三是对医疗服务行业监管升级。新医保局成立后,对于骗取医保、过度医疗等诸多不合理事情正在加大打击力度;医院监管思路也进一步明晰。 四是“快”与“慢”的矛盾。资本追求的是市场价值最大化,资金有使用成本及使用期限,往往以市场为导向,然而医疗本身是慢活,需要品牌与技术沉淀。另外,资本一旦过度介入医疗管理,蜜月期过后,伴随而来的往往会有资本与管理层的矛盾激化。 退潮后,海水都去哪里了? 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不管大海里面是涨潮还是退潮,海水这般来来往往,周而复始。有意思的是,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并购似乎也如海水,这边退潮那边涨了起来,在不同的领域。年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与期待: 在眼科医疗服务领域,光正集团拟以6亿元现金收购新视界眼科51%的股权,新视界眼科是一家全国连锁眼科机构,其年-年的承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32亿元、1.52亿元。光正集团的跨界收购最终能否成功,能否复制爱尔眼科之路?还需拭目以待。 医疗美容服务领域,也不乏精彩。艺星整形在港交所ipo之路让诸多医疗美容机构创始人心中再度泛起了涟漪,继眼科、口腔、体检等专科后,医疗美容何时能登陆国内A股令人遐想万千。 口腔医疗服务领域最为热闹,泰康人寿以20.62亿元,从联想集团手上接过国内最大口腔连锁机构拜博口腔的大股东位置。看似易主,实则意味着医疗的回归,同为控股方,泰康人寿深耕保险、养老产业,与口腔的协同效应看起来更为明显,是捡到一个烫手芋头还是香饽饽? 临近年末,美维口腔完成A轮融资3亿元估值超30亿,投资方为达晨创智,这个消息让略显沉闷的年医疗服务行业投资并购稍稍增色。美维口腔和美年健康的实际控制人同为俞镕,美维口腔成立三年时间,获得成功投资爱尔眼科的达晨创投青睐,估值30亿,替美年健康的年中失利赚足了面子。 作为国内医疗服务领域的标杆,爱尔眼科似乎成为医疗投资人可望不可及的“圣杯”。 年伊始,在潮退潮涌间,大家似乎又开始卯足劲找下一个“圣杯”! Rocky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33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后备箱特产大盘点这些带回来的食物寄托
- 下一篇文章: 山东药品招标第6批来了,价格确认截止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