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酒渣鼻医院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8590068.html

正是吃荔枝的季节,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竟然觉得很有道理。

不是吃货夸张,而是不懂方言。捂脸!

我们来理一下。

其一,“日啖荔枝三百颗”在诗中来得突兀,前面说“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大夸岭南瓜果多,之后突然宣称独沽一味,接得有点儿生硬,很可能是捡了现成句子。

其二,对照一下两句话的粤语读音,实在太像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一啖荔枝三把火

“日”同“一”、“百”同“把”、“颗”同“火”,在粤语里几乎只有声调差异。

有可能是听偏了,粤语的9个声调对于使用北方官话的四川人苏东坡来说很不容易区分。

其三、广东人现在也常说“一颗荔枝三把火”这句话,算是口头禅了。“一啖dàn”在粤语中是一口的意思,同“颗”一样是量词。但被苏轼转换方言后将其用作了动词。

广东人吃荔枝一般只吃几颗,吃多一点都要喝淡盐水,帮助去火。苏东坡这种外地人并不理会这个,喜欢吃就多吃点,懵懂地尽显吃货本色,也是可爱。

关于荔枝吃多了会上火的问题,不仅苏东坡没搞明白,还有一位错得更凶的。

???????四月八日尝新荔子

?????????宋杨万里

???????一点胭脂染蒂旁,

???????忽然红遍绿衣裳。

???????紫琼骨骼丁香瘦,

???????白雪肌肤午暑凉。

???????掌上冰丸那忍触,

???????樽前风味独难忘。

???????老饕要啖三百颗,

???????却怕甘寒冻断肠。

这位被荔枝如玉似冰的外表完全迷惑了,直称之“寒”“冻”。明显又是一位能把广东人气得直跺脚的北方人啊,哈哈。

柳檀

品古典生活之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jj/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