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独爱孤芳自赏,暗香如故杜天清为你读
精索静脉曲张引发的思考胡桃夹现象 http://www.fvmzw.com/mjccjc/12276.html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 ▎图说 图为中国画家刘知白(—)的作品《香雪梅》。浅色的基调令画面有些清冷寂静,色彩点染,浓淡相宜,点点冷梅似与空谷寒雪相依偎。 ▎收听 点击音频或下方视频,即可收听 卜算子·咏梅 作者:毛泽东 为你读诗:杜天清 (书画家、毛泽东特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诗享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宋) 举凡“咏物”,必会“喻人”。梅兰竹菊是重要的传统文人气质的象征。而梅又以其霜雪严寒之中仍傲然挺立,而受到文人的钟爱。文人根据梅“凌寒早花”的生态习性,赋予其“傲骨”的特征,以此和应人格的高洁。 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题注为: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在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被安置于“驿站”、“断桥”的荒僻场景,不仅忍耐着“黄昏”的悲凉,更要承受“风雨”的拷炼。可纵然花的形态碾作尘埃,也要留下不变的“香魂”。此时的“梅”成为陆游感怀自己孤独零落、郁郁不得志的寄托。 可在毛泽东这首咏梅词里,“风雨”却成了送春归来的使者,百丈寒冰竟是突出梅之俏颜的冷背景,梅从“不争春”,变为“报春”,由“宁死而芳”的孤傲与自赏,走向“笑对众芳”的无私与谦卑。不同于以往对梅之傲骨的感慨,此诗在感叹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之余,更多地是传达了一个关于“春”的希望。随着时光的变迁,冷俏的梅花依旧留寸着它的孤傲,暗香如故。 杜天清老师带着湖南乡音读这首诗,仿佛再现了曾经指点江山的毛主席,面对冰天雪地之中那一树寒梅时的景象。 或是王安石所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或是李商隐的“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亦或是卢梅坡笔下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寒梅作为文人“四君子”之一,承载了太多的爱恨悲欢。 -图文下方,说说你的悲欢寄托在何处- 杜天清手稿《卜算子·咏梅》 ▎乐说 配乐剪辑自邓伟标的作品《希望》,出自专辑《空》。琵琶如雪中梅低吟,笛声如雪中风浅唱,曲中有着在郊外断桥旁的孤高,也有着于无垠雪地中的骄傲。 ▎读诗嘉宾 杜天清 书画家、毛泽东特型。 ▎明日预告 明晚10点(12月9日),「为你读诗」特别回顾。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gn/5514.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载独爱你一味2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