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记忆小上海,大馄饨,阁楼里的打工
今年北京的冬天仿佛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些 人在室外连手机都懒得拿出来看一眼 晚上从五道口地铁站出来 只觉得凉飕飕的 什么枣糕、麻花、肉松小贝的香味都只是鼻尖过客 我的身体似乎在本能地寻找一种味道 一种失而难以复得的舌尖记忆 现在的工位 抬头是大裤衩,转头是新国贸饭店 别人特地花大几百块钱 喝几小时的下午茶来打卡的国贸网红地标 每天都摆在我的面前 但我却没有好好看过几眼 埋头工作是打工人的常态 图片来自美美哒的Anna 一天晚上下班前 看着落地玻璃窗外延伸至无边黑夜的闪烁车流 眼前幢幢高楼的LED灯张牙舞爪,让人神情恍惚 此情此景是如此熟悉 就在那么一瞬,时光倒退一年 那是在上海,南京西路 两段不同时空的日子仿佛被折叠般近乎重合在一起 市中心的写字楼、拼命工作的打工人、 压力、加班、ddl…… 但在上海做打工人的那段日子 总感觉比现在更多了些温暖满足 仔细想来 也许是因为那个 足以满足我口腹之欲的吃食吧 在公司附近的老洋房里租了个只能算半层的小房间 一张床、一台小冰箱、一架小洗衣机、 一个洗手台、一个小卫生间 我的工作比较特殊,一周总有几天在家办公 中午吃什么便成了每天必做的难题 这是一家家庭馄饨店 男主内女主外 第一次听到老板的口音就倍感亲切 后来得知他们一家来自莆田 这比那碗大馄饨更先博得了我的好感 无论什么吃食 只要一和故乡沾边 味道的厚度马上就能深入一层 一碗大馄饨上桌 热腾腾呼哧着热气 寒冷的冬天寻的就是这口热乎劲 淡绿色的外皮略带韧劲 不似福州的扁肉皮是可以滑溜进口的那种 内馅饱满 荠菜和鲜肉相得益彰 果真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经典搭配是不会错的 都是些普普通通的食材 搭配在一起却能美味惊艳 上海大大小小的馄饨店比比皆是 而这碗馄饨在我心中却是独一味的 不知多少次忙得焦头烂额 中午好不容易抽出半小时出门吃饭 还没走到半路又收到新的任务 ddl是半小时之后…… 无奈,只能飞奔至店里叫上一碗馄饨 狼吞虎咽一番 也不知今天的馄饨是什么味,淡了或是咸了 只觉得最后和着虾米紫菜灌下的几口汤却是十分鲜美 当然也有细品慢咽的时候 慢下来,有了东张西望的心思 在这样一家小馄饨店里 零零散散坐着很多跟我一样独食的客人 若真要把一人食看成一种孤独 那我便享受这种孤独 因为这样的一餐可以我行我素 味蕾不用迁就他人 安安静静、心无旁骛地吃一顿自在随心的饭 是如此美妙的一件事 公司写字楼里的食堂也有大馄饨 也是荠菜肉馅的 里面还放了猪油,汤里搁了点豆腐丝、紫菜 皮薄馅大,价格实惠,味道确实不赖 只是每次都是和顶头上司一起 满脑子想的都是 没写完的稿件、新联系的编辑、即将举办的活动…… 准备随时回答她抛出的任何问题 想想当时要是boss问我觉得这个馄饨怎么样 我可能开口就从 馅料的细腻程度、皮的薄厚嚼劲、包馄饨的手法好坏,汤底的配料等 一一分析对比 最终得出的结论还一定是依照boss的想法来的 或者为了显示出自己没有攀缘附会 有独到的见解而得出一个较为折中的结论 然而,我并不是在做美食评鉴 却把一餐饭吃得这么一本正经也是怪累人的 但这又能怪谁呢 是我自己的心态把吃饭弄复杂了 周末会去老姐的校区陪老姐吃饭 我是为了一顿饭 可以舟车劳顿也不觉得累的人 但就像陈晓卿老师说的 人们不在乎吃什么,而在乎跟谁吃 校区楼下也有卖馄饨的 大馄饨、小馄饨、拌馄饨 最爱那碗挂着浓郁芝麻酱的拌馄饨 醇厚的麻酱味总能让人联想到家楼下的拌面香 那是阔别已久的味道 久别重逢,如晤老友 闲不住的是口舌 离家久了 它准是想念那里的水土和味道了 那段在上海做打工人的日子 也算初尝打工人的艰辛 开始害怕未来自己的能力支撑不了自己的野心 每天两点一线 大大的上海在我的眼里不过是几条街区 失落、紧张、疲惫时 就靠一碗荠菜肉大馄饨来为自己加油鼓劲 还好胃和心的距离很近 只要让胃暖暖的,心便不会那么冷清 曾经以为 工作后的日子 可以白天叱咤职场,晚上夜店蹦迪 但真正工作后才知道 眼泪可以来得如此不由自主、奔腾不息 虽然平时表面会说些丧气话 但内心却依旧偷偷给自己鼓劲 毕竟能治愈自己和拥抱幸福的前提 是足够努力 小小的上海 大大的馄饨 一起加油吧 打工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xw/8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保定孙大妈小吃培训给创业者的一封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