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一直好奇一件事:为什么奇石会越卖越贵?

这个贵,不是正常的增值,而是激烈地变贵。之前做采访,听前辈们说八九十年代的灵璧石,元左右一块就算顶好的了。但是到了现在,万元都不一定能买到当初那么出色的灵璧石。

30年,倍,还不需要投入太多精力管理,这么合算的投资品,天下恐怕很少见(这和八九十年代古董捡漏还不一样。古董在我国历史上一直都有成熟的市场,只是文革期间被否定掉了,其增长是有基础的,而奇石经济完全不同)。

灵璧石不是唯一的例子。大化石、戈壁石,甚至大器晚成的长江石,进口俏货海洋玉髓都出现过爆发式的增长,并且价位居高不下。这种增长,远远超出了经济发展带来的正常增幅。以至于采访时经常会碰到工薪阶层的老玩家感叹:石头,怎么突然就玩不起了?

(二)

常见的解释有这么几种:有的人会说,奇石是美且罕有的艺术品,贵得理所当然。然而这无法解释,为什么非知名石种的顶级藏品,价格大略相当于名石种的中等品。可见美且罕有,并不是贵的原因。

图一:万成交的长见石“芥子园”

也有的人会说,纯粹是人为炒作的结果。以长江石为例,过去未与外部成熟石市接轨,价格多年平稳。而一些成熟石商、著名藏家的进入,才明显刺激到了长江石本地商人们。这之后,他们积极南下取经,引入了成熟石商的生意理念:搞布置,讲营销,重宣传。长江石也在短短两三年间完成了近十倍的价格提升。但这就能说明是人为炒作吗?恐怕也不能。因为如果只是人为有意识的炒作,应该像炒房团那样,一个模式,炒到哪,涨到哪。可是事实上,大多数石种并没有被捧红。因此你很难讲,究竟是不合理的涨价,还是价格终于回归到应有值?

还可能会有人认为,过去“雅贿”之风是奇石涨价的重要推手,反正贪官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于是商人当然敢漫天要价。这也有点说不通,“雅贿”是为了办成事,掏钱的人当然不可能不考虑成本。而且如海洋玉髓、马岛玛瑙的精品流向也与这个推论不符。

(三)

当一个人好奇涨价的合理性,其实他多半是好奇:天价现象是否还有动力继续下去?

如果你调查商户们,当初(最开始暴涨的时期)为什么要抬价?回答是形形色色的。一些人是看人下菜碟,想宰有钱石商;有极个别的人,把抬价当作战略安排;但最多的人,其实是看到周围的石商高价成交了,心理受到刺激。

听起来都有道理。但再一想,这些答案其实都绕开了一个核心。

在奇石暴涨的路上,最大的幕后功臣是“胆”!

(四)

不得不说,我们处在一个前无古人的时代。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都在近几十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经济崛起。暴富之后,人们对钱的购买力的判断集体失衡(尤其是在新鲜的收藏品领域中),由此也产生了报复性的消费和浪费。这些背景,给了石商的胆量。在一段时期内,人有多大胆,石就有多高价。早期媒体也起到了重要的推手作用。一个成功的案例又给了数十人更大的胆量,导致竞相再提价。

图二:毕加索作品《两个小男孩》,被万达集团以1.72亿人民币收入囊中

高价淘汰了一批人群,也笼络了一批新人群。而最重要的是,它深刻改变了奇石的定位!奇石,已经不再是退休老同志花钱不多,又很文雅,还能锻炼身体、颐养心情的爱玩。它是炫耀性消费的载体。它是新型的“奢侈品”。

调性已定,就不易变弦易辙。因此当初的浪头虽然过去,但老牌名种石的价格仍然高居不下(你什么时候看过奢侈品降价),而后起的石种仍要争相向老牌名石看齐。

(五)

在人的各种需求当中,除了饮食男女之外,竞争本能大概就是人性中最强烈、活跃而持久的东西了。而且越是常胜者,他身体里的这种冲动就越大。

在竞争本能的驱动下,消费不单是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要给他人传达出优胜的感觉!“明显的奢侈是有荣誉性的,因为这是金钱力量的证明。金钱力量是有荣誉性或者光荣的,因为归根结底,它是胜利或优势力量的证明”。

购买奢侈品的行为,传递着两种信息——第一,我属于某一类人。第二,我高人一等。

事实上,世界上并没有“稀缺”一说(如果你要掰开了说,其实每样东西都有它的稀缺性,只不过有一些石种直观的特殊性比较多,也符合审美通例,所以更容易误打误撞被包装打造出来),只是奢侈品的商业模式需要“稀缺”以制造不同寻常的特质:

比如一块石头有什么文化,有什么历史典故渊源,是什么特殊的纹理类别,是什么“名贵石种”,所有这一切都是它无形资产。

奢侈品的商业模式就是销售具备各种特质的无形资产。

(六)

与此同时,还要使用一个能够高度概括奢侈强度的有力信号。所谓的“高价”就是这样的东西。

一个标价能传达出很多信息:如果只是略高出均价一些,通常伴有宰客的嫌疑。但是远超均价的东西,则标记着更好的品质,而且买家也不会觉得吃亏。它能制造社交距离,强化价值观的表达,让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优秀、聪明的买家。

所以只有“宜家”这类商家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它的价格组成,而奢侈品的商业模式中,从不需要向你解释定价。

有人可能会认为这种情感溢价是种浪费。但对于商业而说,盈利才是正义不是吗?而且包装出的无形资产,确实能够给你的消费带来更好的感觉,让你变得独一无二、珍贵,有传承感……这一切都是溢价的甜美果实。

(七)

从商业上说,我不认为把奇石往奢侈品方向打造,是一种错误的策略。我只是认为,对于商人来说,功夫应该做全套。如果什么都没有,只妄想搞出个高价,这不但无良,而且愚蠢。

譬如对于普通商品来说,到了清空库存的时候,都会减价促销。但走奢侈品路线的人就不可以,你顶多可以做一些不公开销售,把库存转化为留给忠实客户的一项服务或者赠礼。一旦慌张降价的话,过去多高贵,今后就有多丑陋,从此也很难再回高价路线。

这意味着一旦走上了奢侈品战略,你就没有松懈的机会。你必须努力而恒久地包装经营奇石优秀、独特的感觉。越持续,越有利……

(八)

尽管我一直标榜人生梦想是“不劳而获”,但我也深深知道:

正因为没有这种东西,所以才叫梦。

与诸君共勉。

《中华奇石》杂志联系方式

-503688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xw/5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