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中成药,医保将停止报销附名单
“独家“一词也并非企业永久“护身符“ 来源 赛柏蓝(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撰稿四喜 01 大批中成药停止医保报销 近日,又一地发布清退增补的药品名单,广西是继江西、福建、安徽、浙江、上海、重庆、四川等多地发布“消化”名单后的又一省份。 6月以来,多地清退增补药品工作已进入收官环节,取消省医保报销,缓冲期半年,自年1月1日起,各地将统一执行医保目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广西发布的清退增补药品名单共个药品,其中个为中成药。 从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管理制度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后,各地就开始相继发布清理增补名单。 为期三年的清退增补动作,目前各地已进行到第三批,赛柏蓝梳理发现,三年内,各地公布的清理增补药品中,中成药占比较大。 例如,年12月26日,有个西药、71个中成药被调出医保目录;河北省没有将原增补的乙类药品,直接调出医保,而是采取优先纳入国家和省重点监控范围,但当时个药品中,个为中成药;再比如,当时云南省预计调出的个药品中,中药的数量为个,略高于西药数量。浙江调出的中药则占了约三分之二;在贵州省调出的品种中,也有近一半是中药。其中,更是出现了片仔癀、定坤丹口服液等名贵品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进入各地医保,是独家中药品种曾经的高光时刻。 至于清退动作为何要以三年为期限,医药行业某营销人士曾向赛柏蓝表示:“各省给药企和医疗机构三年的缓冲期,主要是考虑到国家政策,毕竟其中涉及到错综复杂的利益链;况且,要考虑企业、平台和代理商的稳定、病人的依从性等因素。” 02 被调出各地医保 还有翻身仗可打吗? 过去地方医保目录中,独家中成药占据乙类补充目录较大比重,随着全国医保目录统一,省级医保目录增补退出历史舞台,对中成药企业影响几何? 从目前被调出的中成药来看,一些药品原本就仅限于工伤保险的患者报销;有的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还有些中成药原本的主要销售渠道在零售药店,从这些角度来看,退出医保影响并不大。 除此之外,从年7月国家发布“未来医保药品目录统一由国家负责调整,之前各省出台的与清单不相符的政策措施,原则上在3年内完成清理规范”这一信号,相关药企应该早有准备。 一些中成药在退出省医保后,加大与药店终端的合作,并在药店端快速放量;其次,与诊所合作。“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年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医院要提高至90%以上,医院医院设置发热门诊的比例达到%。 例如,济川药业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为小儿用药独家品种,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及发热;二线品种蛋白琥珀酸铁和妇炎舒胶囊在妇科科室具有较强品牌力,小儿和妇科用药均符合国家“十四五”发展扩充诊室的要求,有望随科室建设上量,填补蒲地蓝退省医保带来的销售空白。 但对一些中药注射剂来说,并不那么乐观。其他颗粒或片剂中成药可以进入药店、诊所等院外市场,拿中药注射剂来说,特殊的应用场景以及一直以来的颇受争议点,似乎不怎么利好。 例如,此次江苏调出共76个品种,中药注射剂就占绝大多数。 一直以来,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安全性问题饱受争议,在国家及地方监管政策不断出台下,中药注射剂将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控。相关从业人员告诉赛柏蓝,限制中药注射剂的迹象这几年已经在地方愈发明显。 从市场规模来看,-年,医院终端中药注射剂市场销售收入从.83亿元降至98.15亿元,增速从30.50%降至-4.59%。受中成药“限方”、修订说明书、医保支付限定范围、重点监控等政策影响,中药注射剂频频受挫,市场大受影响。 退出省医保后,是否还能再进医保?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这些被调出的中成药的性价比,以及循证证据等。 如果能做好二次研发、循证医学,且符合基药目录标准时,如果基药目录扩容,有望再次进入医保。 退出省医保,也就意味着,更多企业会共同应对国家目录的“厮杀”。今年医保药品目录在继续支持新冠病毒肺炎治疗药物、创新药物基础上,重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xw/103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剑走偏锋的美味更能颠倒众生,这家居酒屋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