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越爱越孤独你对待自己的样
文 《为何越爱越孤独》·主播 拿铁 回顾: 你一定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穿着新买的漂亮衣服,满心欢喜,却被同事迎面泼了凉水: “这颜色不适合你,款式太老气了,搭配的好土......”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一直注意别人、评价别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们如此热爱评价他人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类人的心理诉求。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我们为什么爱评价? 我有一个讨好型人格的朋友,和她出门逛街,你可以很明显感受到她的胆怯和小心翼翼。 “一会儿我们吃什么?”“都可以啊。” “烤肉?”“可以。” “火锅?”“可以。” “拉面?”“好啊。” …… 诸如此类的对话,会反复出现在你与她的沟通中。 看似是个多么和善的人,但是作为朋友,我更愿意她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她能够说出“我想”二字,我该有多惊喜! 把自己放于“都行,都好,没关系”的位置,是对别人感受重视,对自我的忽略。 而还有一部分人,是自我感受太过强烈,而忽略了别人,这种人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咨询过心理医生,或者学习过心理治疗的朋友,应该都了解一条规则,就是在进行心理咨询时,要多谈感受,少谈评价。但这是极难的。 比如,A某和心理医生聊天,A某说:“我不能这么做,这是不道德的。”这就是一种评价,因为他把某件事评价为“不道德”。 但如果A某说的是:“我感觉我很难过。”这就是感受,这种感受不夹杂任何外力干扰,只是单纯的难过情绪。 很多心理治疗,只有到达感受层面才会起到效果,但是实践证明,要谈及“我感受”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有时心理医生本人都难以逃脱评价的樊笼。 作者在上海学精神分析时,扮演过一段时间的病人,在每次模拟咨询时,作者的心理老师经常长时间地保持沉默,而一旦开口讲话,多以一句话开始。 “你有什么感觉?” 在一些心理治疗的个案督导中,当有的心理咨询师对别人的个案进行大肆分析或评价时,督导老师也会提醒说:“讲话时,请多以‘我’开头,少用‘你’开头的句式。” 其目的也是一样的,那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总是评价他人,而是要多谈自己的感受。 喜欢无时无刻评价他人,这几乎是全社会的通病。”他学习那么差,脑子一定很笨!“”连个鸡蛋都煮不好,你能有什么出息?!“ 为什么人们爱评价别人?是因为对别人太感兴趣了吗?表面上看是这样,但细细追究却未必如此。 其实,你只要做一次被评价者就可以了,当你被对方评价时,其实根本感受不到对方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tx/10204.html
- 上一篇文章: ldquo画外之象rdquo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