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孕时需要补充多少叶酸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要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中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1227/4750277.html 部落精选 ※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宫颈癌疫苗什么时候接种效果最佳、性价比高? ※一次讲清:HCG、孕酮和流产的“三角关系” ※多图带你看懂阴道镜 ※协和郁琦教授:月经过多和过少 ※产后慎用束腹带 ※“产后发汗”发的不是汗,是命!千万别去做! ※性激素六项的临床意义 ※35岁生娃VS25岁生娃到底差多少? ※为什么要做宫颈癌筛查? ※宫颈癌疫苗打不打?医院专家倾情解读 ※所有医护人员请注意:6月1日起,依法执业有新变化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大家都知道想要怀孕生个健康宝宝叶酸是必不可少的,那到底要怎么吃?什么时候吃? ▼ 育龄女性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叶酸微克,服用的叶酸片中的叶酸含量应该是微克,吃叶酸最好是早饭后半小时至一小时吃,早晨或上午营养吸收的好。叶酸这么重要究竟啥灵丹妙药?▼叶酸又称维生素B9,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靠外源性摄入。叶酸对细胞的分裂生长及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胎儿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深绿色蔬菜、柑橘类水果、豆类、坚果、动物肝脏等食物内富含天然叶酸。药物、增补剂、强化食品内添加的叶酸多为人工合成叶酸。天然叶酸的生物利用率低,只有人工合成叶酸的60%左右。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胚胎神经管在受孕后第21天(相当于末次月经后第35天)开始闭合,至第28天(相当于末次月经后第42天)完成闭合口。如果在此期间母亲体内叶酸水平不足,胎儿神经管闭合就可能会出现障碍,从而导致神经管缺陷。 神经管缺陷(neuraltubedefects,NTDs),又称神经管畸形,是由于备胎发育早期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类先天缺陷,主要临床类型包括无脑、脊柱裂和脑膨出。NTDs多数患者不能存活,少数能存活但存活时间较短。目前我国NTDs患病率在中国呈北方高于南方及农村高于城镇的特点。 针对NTDs的预防问题,今年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出生缺陷防治与分子遗传分会组成围受孕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组,制订了《围受孕期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指南()》。指南对NTDs疾病及叶酸补充方式及安全性等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表1:针对不同人群叶酸补充建议(来自新指南) ▼ 表2:世界各组织对补充叶酸的建议 ▼ 指南表明,妊娠期从增补剂或强化食品获取的叶酸可耐受最高摄人量(tolerableupperintakelevel,UL)为每日1mg。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种营养素的最高量,这一剂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产生健康损害。而对于其他情况答案如下: Q:大剂量增补叶酸是否安全? A:孕前及孕早期每日服用5mg叶酸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妇女是安全的。 Q:增补叶酸是否会掩盖维生素B12的缺乏? A:此情况只可能出现在长期、大剂量增补叶酸且维生素B12缺乏的个体,因而对短期增补叶酸的育龄妇女造成的危害的可能性极小。 Q:是否会增加结肠癌的风险? A:指南表明目前有研究表明增补叶酸与结直肠癌无关联性。 Q:增补叶酸是否会增加儿童期哮喘风险? A: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围受孕期增补叶酸会增加后代哮喘的风险。 目前我们市面上出售的叶酸分保健品叶酸和药品叶酸。首先保健品叶酸属复合维生素,与药品叶酸含量不同。其次两者在制作标准上也有区别。 保健食品在上市前多为动物实验或人体试食试验且不需要分期; 而药品则层层把关,不仅需要动物和人体实验,且临床试验还需要3期,上市后还需要上市后评价。 因为叶酸药品价格受国家控制。每天单纯补0.4mg的叶酸能预防85%的神经管缺陷,大大减少了缺陷胎儿的出生,减轻了家庭和社会医疗的负担。早在年6月,原国家卫生部就启动了“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为农村户籍有生育计划的妇女免费提供叶酸增补剂。 说到这里,如果已经购买了保健品叶酸的孕妇们也不要着急,说了那么多并不代表保健品叶酸不能吃,只能说两者相比药品叶酸更为经济实用。如果已经购买保健品,首先应确定保健品成分表中的叶酸含量,按上述内容计算好推荐的剂量即可。 值得注意: 妇幼保健人员应告知备孕及孕早期妇女,每人都有生育NTDs患儿的风险;曾经生育过NTDs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生育NTDs患儿的风险更高。增补叶酸可有效降低生育NTDs患儿的初发和再发风险。 有些综合征或染色体异常也会表现有NTDs。因此,增补叶酸不能预防所有的NTDs。如果全程增补叶酸的妇女生育了NTDs患儿,应建议其去做遗传咨询,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 参考文献及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ry/8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封面水果该饭前吃,还是饭后吃盘点吃水
- 下一篇文章: 从1至家,郑州到全球,竟靠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