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

神农尝百草,古代人依靠最原始的办法、也是最注重实践、疗效的办法,融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用漫长的时间建立了中医中药,护佑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健康和繁衍。但是,中医中药毕竟是在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诞生的,用现代科技去解析中医中药,一定会发现中医中药存在很多错误,甚至荒缪。但是,唯有敢于“弃糟粕、取精华”,敢于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检验筛选,中医中药才能适应时代、发扬光大。

现代科学证明,人体缺乏某种微量元素或者生物活性化合物(如维生素等等),就会导致生命体系出现运行故障,于是生病。只要正常、及时补充这种元素、化合物,就会恢复健康。但是古人并不懂得化学周期表里的诸多元素,更不明白化合物。古人只能通过尝试药石(草药、矿物),找到含有这种微量元素或化合物的草药,通过实践验证了疗效,于是中医药就记载这种草药能治愈什么病,但为什么这种草药能治病?这种草药依靠什么原理和成份来治病?这不是中药能解答的问题。中药整体上,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很多时候,只要一种草药就能治愈某种病,因为这种草药恰好含有某种微量元素和化合物。因为草药的其他成份可能有一定的毒性,于是需要其他药材来中和对冲,结果就出现了配方。现代医学如果依靠提炼的某种微量元素或化合物,可能只要几分钱就能治病。但是中医需要的同样成份却是混合在“名贵中药”里面,直接服用名贵中药或者通过炮制、煎药简单提取。所以,中药的成本就本质而言,天然高昂。

其次,中医为了谋生或致富,必须垄断这种“专利知识”并增值,配方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中药只是“独一味”“独二味”,那么大量经验流传于世,谁都可以成为初级中医、有病自医了。中医除了正常的中和毒性(副作用)配方,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复杂配方”,甚至一张药方有十几种、几十种药材。目的和效果有两个,第一,增加了药材用量,提高了中医中药的附加值;第二,掩人耳目,掩盖了真正起作用的那个药材,变相保护了专利、垄断了知识。后世的人们不敢轻易改变药方,担心吃了没用或者吃了丧命。

中药的贡献是通过大量实践找到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什么病吃什么药”,现代科技要解决的问题是,沿着古人已经找到的道路和方向,运用现代科技,去伪存真、抽丝剥茧,去回答为什么某种中药能治愈某种病,并把药方中真正起作用的药材及其成份找出来。

(以上是果园对中药的一些理解,可能狭隘、外行、错误,仅供参考)

(2)主题

去年第四季度到元旦春节,机构牛、寡头牛登峰造极,春节后A股画风突变,主线行情切成了主题行情。因为“排中链”等因素,科技主线无法接力寡头股,新基建受制于人的严重程度超过了以往的想象。因而主题炒作可能贯穿全年。年股灾后一直运行在边缘化股灾中的超跌八股,迎来了喘息的机会,于是很多企业赶忙“市值管理”,避免跌跌不休造成更大的损失。这是大局。

所以,我们本周提示,尽管“飞来横祸”,突然出现了所谓大V爆料事件,但并不影响今年八股的市值管理,不影响今年A股的主题行情。医美的朗姿、智车的小康、碳中和第一波的顺控南网,已经为主题龙头的涨幅确立了标杆。

我们在以往的岁月里,经常强调“新经济出大牛、次新股出大牛、改革出大牛”这些观点。医美、无人驾驶和碳中和、新冠疫苗、中药政策都是新事物,或者是新兴行业出现已经有时日但不被重视,今年则出现了爆发拐点。所以,或许有人觉得我们在顺周期上无所作为,错过了煤炭有色钢铁的“牛市”,但这本身是我们的理念和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且不可能一女二嫁,一心两用,不要指望新旧经济的行情都能兼顾通吃。

随着特朗普代表的西方“觉醒”,美国之后,欧洲、日澳都在行动起来,在数字经济、半导体、人工智能、碳中和、电动车、基建等多个方面“抗中”“排中”。西方世界被战//狼喊醒吓醒了,象一部生锈的战争机器那样,开始重新运转起来了。这种能量可能有“黑云压城”的趋势,不应自大蔑视。就像半导体方面,欧美日韩都明白了“新世界半导体化”的趋势和重要性,正在大手笔投资和整合,原本产业链是向中国转移,但现在这个转移可能被中断、改道。联欧抗美,分化日美,现在看来也不理想,周四欧洲冻结了中欧投资协议,“利诱”暂时没有成效,反过来,欧美重新抱团,本周双方关税矛盾似乎也解决了;与周边日澳印的关系也每况愈下,近乎冰点。一顿狼式操作之后,40年来的外部趋势正在转折,狼烟四起,所以倚重“内循环”了。也就不难理解“13年,上证涨1倍,纳指涨13倍“。股市和楼市就是贫富分化的典型表现。

科技行业恐怕将迎来越来越大的压力,从知识产权(技术)、设备、材料、供应链,一锅端的感觉。虽然大跌后难免反弹,但“排中链”不是“后摩尔”可以解决的。所以,A股的生态不变,但生态里面的物种可能大变。有些人认为,我就炒个股,要这么高大上的视野和解读吗?我们认为,没有这样的视野,就不知道世界和未来的趋势变化,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宏观错了,微观就不能存活。

主题投资将延续较长的时间。但是,寡头化、边缘化的生态趋势不会改变;即使某个主题大涨,也不是齐涨共跌,龙头涨几倍、10倍,热点内的其他个股可能不涨甚至下跌。内循环方面继续看好医药,包括中药、疫苗;科创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