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在哪里

东三省的一些人都会以为东北就是东北三省。如果把中国比做一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则毫无疑问,以山海关为界限的整个鸡头都是东北,甚至丢失的那块鸡冠子也是。东北包括黑吉辽三省、内蒙的东四盟(也有说东五盟的)及今天河北省山海关外的地区。东北的副省级城市占了全国的4/19,即,黑吉辽的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大连。

东北人

毫无疑问,生活在东北这块广袤土地上的中国人就是东北人。近代中国有三次移民高潮: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现在的东北人则是由原东北人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闯关东人后裔组成。当年闯关东的山东人和河南人在东北的土地上聚居成屯,站在黑土地上对骂:河南崴子、山东棒子,到如今,山东屯、河南屯这样的地名还在,但大家都已是地地道道的东北人了。

东北话

使用人口超过1.4亿东北话算不算独立的大区方言,目前还有一定的争议。东北话又可细分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②。以我个人的观感来看,以黑吉辽三省的东北话为例,辽宁话东北味最浓,黑龙江话最接近普通话,哈尔滨话就高度接近普通话,哈尔滨市是全国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城市。辽宁话与另外两省的方言相比,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平翘舌音对掉。比如辽宁人会把“鱼翅”说成“鱼刺”(可参见年赵本山春晚小品《不差钱》)。

东北话极为活泼,又借鉴了许多胡语(其实我不想用这个带有民族歧视的词),表达时极为生动又颇具特色。比如我用东北话形容火车快,你猜我会咋形容?是“老快了”、“可快了”“贼(拉拉)快”还是“快极了”?是“‘飕’下就没影了”,用形容风的拟声词加上一个动作完成的状态。顺便说一下,其实东北人第一人称不是“俺”,而是“我”,复数的第一人称“我们”读成“往们”。有次坐火车回家,遇见两山东人,我才知道,其实“俺”是山东话。

五色东北

四季分明的东北,给我的感觉常常是这五色:黑、白、绿、红、黄。黑就是土地的颜色了,我国的土地有五种颜色,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中,黑就是对应东北。但是东北也有黄土,一是在靠近关内的地区,因为不足够冷所以土地已开始泛黄,另一种黄土则在黑土之下,以前东北农村盖房子垒墙啥的,经常刨开黑土挖黄土和泥。白就是雪与霜的颜色了,雪不是东北所独有,但黑与白并列在一起的,则东北独一份。

春天来了,草青了,树绿了,庄稼也长出来了,这时,便是满眼的绿色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夏天的东北,百花才开始争奇斗艳,蜜蜂蝴蝶也往来于花丛之间,忙碌着,悠闲着,与追逐的儿童嬉戏着。秋天,是萧杀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草黄了,树落叶了,庄稼该收了。天高高的,早晚的风冷冷的,我顺着垄沟走着,两旁是倒下的庄稼。

生活在东北

东北是住火炕的。炕是用土坯或砖搭建起来的,连着着锅台与烟囱,靠近锅台那头是炕头,靠近烟囱那头是炕稍。母亲做饭时,烟就从炕洞子里往烟囱那头跑,钻出烟囱,朝天上去了。过一会儿,一家人坐在炕头,吃起可口的东北菜。故乡,就是淡淡的村庄袅袅的炊烟。顺带说一下,东北的被褥是很厚的,里儿面儿三层,柔软舒适,结实耐用。

东北人天天洗脸,但的确不是天天洗澡的。刚来大学的时候,常被大学同学问到一个问题“你们东北人不天天洗澡,会不会很脏啊?”这个问题让我挺郁闷的,南方的洗澡其实不叫洗澡,叫冲凉,意思就是热了,我想办法凉爽一下,作用跟东北的火炕没有分毫的区别。其实,生活在东北因为天气不热所以不容易出汗也就没有那么容易脏,就没必要天天洗澡了。另外,东北不缺水,缺水的是河北。

东北菜

很遗憾,我喜欢吃的东北菜不在八大菜系里。东北菜两大突出特点就是香和咸,这是油盐多的缘故。现在东北菜似乎也遍地开花了,就是在南宁,也有东北菜馆,但也基本上入乡随俗了,只隐约还有东北菜的样子。想吃东北菜,当然是到东北了。08年夏天,我回家,在望奎的东北饺子王吃饺子,一咬一冒油,我才真正领略到什么叫“坐着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饺子”。另外,我想特别提一下,东北是吃豆油的,就是用黄豆榨的油,我以为,豆油是最好吃的油。

东北主食以米和面为主。米大致可分为大米、小米、高粱米、苞米碴子,面大致可分为白面、黄面、玉米面。用面做出的主食更可看出东北人在吃上的创造力,疙瘩汤、面条、面片、饺子、包子、糖三脚(“脚”字,音“甲”)、豆包、大饼子、油饼、糖饼、酥饼、发面饼、烧饼、麻花、大果子、叉子饼、筋饼……还有我最想念的大酱。在南方,从来都吃不到那么好吃的酱,不能吃婆婆丁蘸酱了,也不能吃干豆腐卷大葱了。

东北文化

我以为东北是一个既有文化又没有文化的地方。东北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但文明传承得不好,肃慎古国今何在?渤海国又被埋葬在何处?就是曾经雄极一时的契丹民族今天又在哪里?入住中原的满洲人如今已丧失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被彻底汉化。东北的文明常常是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东北难找读书世家,翻开中国科举史,如果我没记错,东北不曾出过一个状元。但,近代中国,我们东北也是有文化名人的。单说作家,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火烧云》么?那就节选自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的《呼兰河传》,以萧红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崛起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而萧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这样一个天才作家三十一岁便走到了人生尽头,永远埋骨他乡。千年之际,纯文学不景气之际,东北另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迟子建(女)依旧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多次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代表作有《伪满洲国》、《额尔古纳河右岸》等。当然,还有梁晓声,张洁(女)等。

现在,东北的教育质量在全国居于上等,每年清华北大在东三省都会录取很多人。东三省有很多大学:吉大、哈工大、大连理工、东北大学、哈工程、东北师大、东北石油、东北财经、东北农大、东北林大、东北电力等等名牌及重点大学,不过有一天我颇感遗憾,这些大学几乎都是偏理工的,学习氛围固是浓厚,但人文气息相对就弱了些。

兰舍新闻中心转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