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第一怪是讲中医确实在治病确被误以为只是在调理,所以将其比喻成“孙悟空在打妖怪,非说是耍帅”,那么第二怪的名字还是沿用老孙的事迹,是关于中成药的,因为医生和病人使用起来很方便,所以,都喜欢使用中成药,但却常常忽略了中成药也是中药,更加忽略了中成药使用和起效的局限性以及副作用。

案例解析:我弟弟的医院的小护士,因为小产后清宫不全而有残留物质停留于宫腔里,并伴有月经量少,身体较差,我开了中药汤剂给她治疗身体。医院进行了B超检查,诊断为宫腔内稍强回声,左侧卵巢囊性灶,盆腔少量积液,与我的诊断吻合,医院的医生给她开了“新生化颗粒”、“独一味颗粒”、“米非司酮”,并告诉她不要吃我开的中药。这样的开药思路本没有太大问题,只是米非司酮是西药,“新生化颗粒”是中成药、“独一味颗粒”是藏药,只是我在想,一个医生,对于西药和中成药一起运用的相互反应是否清楚?其相加的成分是否违背了中药、西药、藏药的配方原则?中成药及藏药的运用是否符合患者的辨证类型?中成药的运用量是否达到了治疗疾病所需要的治疗剂量?要命的是,他的言外之意是,中成药不属于中药,这样的概念,不得不纠正一下了。

这个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得到及时的纠正,将会影响到看病的疗效,甚至是致命的。医院的药房中,有很多种药物的剂型,比如中草药饮片组成的配方(汤药、颗粒剂)、固定的中成药(由中药饮片按照中医治疗处方原则,由固定的饮片相配经过药厂或加工机构生产的胶囊、颗粒、膏药、药粉等,比如藿香正气液、香砂六君子、金贵肾气丸等,在这些中成药说明书及包装的背后,基本都能找出明确的中药药物组成成分。医院医生也喜欢使用中成药,肿瘤术后运用“小金丹“、“鸦胆子颗粒”、“斑蝥片”等等中成药,但他们是按照现代药理及西医医理来运用这些药物的,因为这些药片被药理试验证明有抗肿瘤的作用,所以说,这些药物虽然是中药成分,但是所使用的实际是西药的运用原则。如果从中医理论来入手,经过手术和放化疗以后的患者,几乎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手术及放化疗后,大量的肿瘤细胞得以消灭,但身体的免疫力及人体的正气也犹残烛一线,此时,中医药的治疗价值在于扶正驱邪,扶正是重中之重,而如果再单独使用或者长期使用以上具有强硬攻邪且又有明确毒副作用的中成药来治疗,不仅徒然耗伤人体正气,想要赶尽杀绝的思路,被临床证明是错误的,这样治疗下来,肿瘤的复发率及转移率居高不下。这些现象在西医肿瘤科、骨伤科、妇产科、消化科等以慢性病为主要治疗病种的科室里很普遍,当医生不知道什么叫做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以及中药的“性味归经、升降沉浮”“药物的上中下品”等辨证、用药指导原则的时候,用出了副作用,反过头来说中药无效或者有毒,就像冤假错案一样冤,让中医中药无辜损名和蒙羞。

术业有专攻,西医有西医的长处,好的西医生定会尊重中医的长处,取长补短才是共同发展进步之渠道。有些医生,对于不太了解的事物,可以心存敬畏之态度,对于相关的作用及使用原则进行充分的了解,才是对自己和病人最为负责任的态度,切不可套用西医的医理来指导中医的用药,最后导致不治病,反致病,还不自知,将此怪逐渐发展到不足为怪的地步,实在是病人和医生共同之悲哀。

中药汤剂的最大优势在于兼顾整体,既能够扶正气,也能够攻伐病气,并可以根据疾病的病情变化灵活变化加减,有些医生滥用中成药,反而不要让病人吃整体兼顾得更全面的中药汤剂,或者混淆中成药是中药的既定事实,或对中医治病的理论和用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使用中成药。这样局面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知道,中成药往往是治疗病情不复杂,或者症状不重的轻度慢性疾病,对于复杂病情,多种病情集于一身,大实大虚的大症和疑难病症,还是中药配方比中成药更为适合,或者中药配方整体兼顾的基础上,酌情配合中成药物运用。用药,历来是一件严肃之事,中成药只有尊重中医的辨证用药指导原则,才是真正属于了中药。

周劲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北京专科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3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