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684.html

武威——河西走廊上的重镇,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地貌、以及多样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当地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丝绸之路之上,独具特色的凉州大月饼,浓香甜蜜的油饼子卷糕,更有着闻名世界的天祝白牦牛肉......

凉州大月饼

凉州大月饼下雨天,小孩子常叫:“天爷天爷大大下,月饼蒸上车轮子大,小伙子吃上把房跳塌”。大的月饼,足有十来八公斤,像小汽车轮子似的。过了八月十五,女婿携妻带子去丈母娘家,大多左面提的大月饼,右面提的凉州酒。

  凉州有句俗话说“五月端五穿出来,八月十五端出来”,其实端出来的就是凉州中秋大月饼。凉州月饼,具有数十层各色花纹,且十分漂亮,其最大特点是“大”。除大月饼外,还有小月饼和各种动物形状的饼。

凉州凉粉

凉州凉粉:凉州因气候凉爽而得名,但凉上加凉,更是一绝。每当盛夏,来到凉州,吃一碗凉粉,真是凉飕飕、酸溜溜、辣酥酥,别具风味。

  凉州凉粉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制作考究,佐料独特,既能“充饥”,也可“下菜”。花一两元钱,吃一碗凉粉,解渴去暑。一般常见的有豌豆制成的白凉粉,用荞麦制成的黑凉粉和用黑豆制成的黄凉粉,尤以白凉粉最讨人喜爱。它晶莹透明,隔粉能看见指纹。吃时可切成薄片、细条,或一寸见方的大丁,有的还用旋子旋成面条状;调料有酱油、醋、蒜泥、芝麻酱、油泼辣子、芥末等,有些人还喜欢抖点味精和花椒面,拌进一些香菜或嫩芹菜,吃来格外有味道。凉粉看起来诱人,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

油饼子卷糕

油饼子卷糕是甘肃地方特色美食,也是最诱人的风味小吃。尤其在武威、金昌等地。吃的时节在端午节,所以也称之为北方粽子。当地先辈们讲,流传下来已很久了,具体是哪个年代现已无法考证。特色是油而不腻香甜可口。重点是做糕上很讲究,工序也很多。

民勤羊肉

民勤羊羔肉,因其羊牧放或铲喂本地盐碱草而别具风味,是羊羔肉中的上上品。

民勤羊肉无污染,味美鲜嫩,脂肪含量低,不油腻,无膻味,是老幼皆宜的上等滋补品,尤其羊骨膏更是大补,民勤农家常将羊骨熬成骨膏,用来孝敬年老体弱的长者,或为患大病者补充营养。民勤羊羔肉有黄焖羊肉、开锅羊肉、烧烤羊肉等多种多样,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大水羊肉和锁阳羊肉。

民勤甘草

  民勤是甘肃五大甘草主产县之一,盛产的乌拉尔红皮甘草根粗条壮,色红体重,粉足味甜,品质上乘,含有甘草甜素及少量蔗糖、葡萄糖,素有“众药王”之称,尤以“铁心甘草”被视为珍品。历史上收购量最高年份达百万公斤以上,约有49%远销欧美。

凉州锅巴

“奔马锅巴”的大家族,如果中国的锅巴来自陕西和四川成都,那么甘肃的锅巴则始于凉州。武威是甘肃省第一家引进技术,生产“奔马锅巴”的地方。

凉州“奔马锅巴”有麻辣、五香、牛午肉锅巴等系列产品。产品选用银川精大米、高级植物油等原料,引进先进调味技术,经特殊工艺处理,保持名菜风味,营养丰富,香酥可口,余味深长。

民勤蜜瓜

  民勤县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民风纯朴,交通便利。广袤的沙性土壤,独特的气候条件,先进的栽培技术,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培育了民勤蜜瓜肉似翡翠、甜美香醇、回味悠长、易储耐运、商品性好的综合品质,民勤是兰州白兰瓜和“甘肃蜜瓜”的故乡,产品远销国内各大中城市及港澳台地区。

凉州熏醋

凉州熏醋武威生产的“云晓牌”熏醋采用优质玉米、麸皮、大麦、小麦、豌豆等上乘原料,用传统发酵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多种菌混合发酵、循环套淋、熏制、调香勾兑而成,各项指标超过国家一级食醋标准,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凉州熏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离不开的桌上调味品。武威益民食品厂生产的“云晓牌”凉州熏醋采用多种上乘原料、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加工技术相结合精酿而成,各项指标超过国家一级食醋标准,且含有15氨基酸和还原糖。产品色泽棕红,酸味醇厚绵口,久贮不霉不白花,堪称调味之佳品。

天祝白牦牛

  天祝白牦牛是中国稀有而珍贵的地方牦牛类群,是经过长期自然选育和人工选育而成的特有畜种。它不仅是甘肃省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珍稀的牦牛种质资源,已被列入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白牦牛生长在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因只有天祝独有,故命名为“天祝白牦牛”,其生长海拔多米的严寒地区,是我国稀贵地方类群,此蓄种适应于高寒缺氧、气压地的生态环境中。能充分利用其他家蓄难以利用的高山草场,属半野半生蓄种。此肉细嫩味美,适口性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显著特点,是纯天然保健绿色食品。

白牦牛牛角梳

白牦牛产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以该县的西大滩、朵什乡、抓喜秀龙滩(汉语称永丰滩)和阿崐沿沟草原为主要产地。

  白牦牛牛角梳选取世界稀有的天祝白牦牛牛角,经传统手工艺精制成纯天然牛角梳,被誉为“梳中极品”、“闺房珍品”。

  健脑秀发:牦牛角中富含角质蛋白,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长期使用能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因其优异的天然药理性能达到保健大脑、营养头发之功效。

  止屑养颜:牦牛角梳本性温凉,纯正天然生物制品。无静电、不发热,对治疗脱发、白发、头痛、头屑有良效。

凉州腊肉夹儿

  凉州腊肉夹儿:腊肉夹儿俗称肉夹子的腊肉夹儿最早始于明代,是凉州的“三明治”。腊肉夹儿制作时首先选用新鲜猪肉和传统腊汁,配以花椒、大香等传统炖肉佐料,经过独特的烹调工艺制成腊肉,煮出来的肉香而不冲、肥而不腻、熟而不烂,肉色金黄。用快刀将高庄馒头切成薄片,把肉片、猪肚丝等夹人,形成六夹或八夹。不论春夏秋冬食之,都很适口。

凉州软儿梨

  隆冬腊月天,正是凉州的“软儿梨”应市的时候。沿街的干鲜果摊上,“软儿梨”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冬果梨为伴,显得最没姿色,看上去灰褐鼓皱,太阳一晒软糟糟一包,跟腐坏了似的。不识货的人,谁会花钱买这“坏梨”吃呢?凉州人对它可是情有独锤,越是大雪纷飞,哈气成霜的三九寒天,越是喜欢吃软儿梨。

  数九腊月,人们空时间多,尤其过年那几天,磕瓜子、吃核桃、啃柿饼,大人娃娃吃得嘴角上火,口干舌燥,昏沉欲睡,何以解忧消火?最数软儿梨。

  吃软儿梨的办法非常有趣,先舀来一盆清水,把梨“噼哩扑通”搁进凉水,只听见“喳喳”一阵乱响。凉州方言叫“拔”,不一会儿,梨儿里面的寒冰全都给“拔”出来,明晶晶的包在梨外面,成了一个大破璃团。这时轻轻敲去冰壳,梨儿已变成一包蜜汁了,抽去梨柄,出来个小眼,嘴对着嘴儿,一捏,一吸,梨汁全都浸进口中,冰凉彻骨,沁透了五脏六腑。

  逢年过节,难免“酒逢知己千杯少”,喝得忘乎所以,找不见自家街门,这软儿梨醒酒是一绝。

天梯山人参果

甘肃省武威市南六十公里处有个天梯山,山上有年前开凿的石窟和大佛塑像,与敦煌莫高窟齐名;那里还是中国的人参果之乡。

人参果又叫茄瓜,口感清淡,果肉多汁,可食率达95%,是迄今人类发现含钙量最高的水果和蔬菜。人参果每g鲜果含钙量高达mg,高于西红柿倍,黄瓜36.4倍,最重要的是人参果含有其它水果所没有的微量元素“硒”,“硒”是维持肌体正常活动的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须的营养素之一,它能激活人体细胞,增强活力,具有防癌和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并对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有良好的助益作用。人参果做为蔬菜食用,其维生素C含量仅次于苦瓜、辣椒,高于数百种蔬菜,更是理想的减肥美白佳品。

天梯山人参果是甘肃省第一个拥有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的有机食品,也是甘肃省第一个获得国家商标总局商标注册的高档保健水果。

古浪栀子面

  栀子面在河西广大农村,特别是古浪一带,每当逢年过节、喜事盈门之时,总要特意做上栀子面盛情招待宾客。凡是吃过古浪栀子面的人,对栀子面的风味和栀子的制作工艺无不赞不绝口。

  古浪栀子面不仅是一种风味小吃,成品栀子还是一种相当精致的手工艺品,是因形似栀子树果实面得名。栀子的制作工序极为精细。首先是和面,取优质面粉三斤,加二斤温盐水和成面团,再揉上三遍,然后将揉好的面擀成薄薄的面张,切成指尖大小的方片,堆放在案板上或平整的器具中,用稍温的毛巾或布盖上,使其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便容易捏制。具体捏法是用左手的姆指和食指挟面片,右手姆指把面片的一对角先捏合,然后再向右或左旋捏半周即成。晾是最后一道工序,晾晒干后的栀子,可以鲜吃,亦可装入器皿或塑料袋中存放。有的人家在逢年过节时,还把捏制晾干的栀子包成红包作为走亲串友的礼品。

  栀子面的吃法也很讲究。用的主要配料是肉类(羯羊肉最好)、豆腐、洋芋、胡萝卜、豆芽、粉条、大葱等。将配料烧成臊子汤,下入少量大米,再将捏好的栀子放入汤内,最后配以葱花、香菜、味精之类。煮熟后香气四溢,别具风味。

武威酿酒葡萄

甘肃产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地区,这里生产的葡葡成熟充分、糖酸适中、无病虫害,特色突出,可称是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和葡萄生态区之一。武威市具有种植优质酿酒葡萄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和气候资源优势,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悠久。

葡萄是长日照作物,对光的反应很敏感,武威年日照时数在小时以上,高出法国波尔多0多小时,长出的葡萄穗大粒饱,着色好,香气浓郁;武威温度适中,有效积温高达小时以上,昼夜温差大于15℃以上,高于波尔多6℃―9℃,高于河北、山东3℃―6℃,有利于糖分结晶和积累,糖酸比处于最佳状态。

民勤布艺大漠灵驼

民勤布艺大漠灵驼:民勤,素有“骆驼之乡”的美誉,尽管在民勤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文居诸夏之先”,但是“人在长城之外”,干旱恶劣的自然条件,四面环沙的地理环境,历史地选择了骆驼成为旧时民勤沟通外界的桥梁,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历史和传统精神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民勤人文精神和文化精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俗仆风醇、人勤文博”传誉于世,成为当代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主要代表,是民勤精神的主要标志。

  布艺大漠灵驼由民间手工艺人甄作标手工缝制而成,作品象征民勤人民勤劳朴实、抗争自然的传统美德,象征民勤人民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建设家乡的执着信念。

民勤扇子

民勤扇子一般在端阳节前三四天蒸做。蒸做前,选用民勤优质面粉做成发面,经多次兑入面粉后,擀成约半寸厚的面层,将研细成团的姜黄、玫瑰、薄荷、胡麻涂抹于面层,三、四层叠加在一起,做成大小匀称的扇形,手巧的家底主妇,还要在最上面造型,并用红花颜料进行点缀,然后盛放在木制蒸板上,进入大铁锅蒸熟。扇子出锅后,稍加晒晾即可。看时红星闪烁白面之上,令人赏心悦目,吃来美味绘萃面层之中,顿沉清香涌口。若有亲人在端阳节出门在外,不能吃到扇子,家中的亲人便会将扇子晾干,等外出的亲人回家时品尝,扇子历久弥香。

武威猪头梨

武威猪头梨勤劳的武威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了许多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梨品种。清顺治十四年编写的《凉镇志》中已有“梨河西皆有,唯凉州西宁独佳”的记载,足以证明三百多年前梨在河西走廊已分布甚广。目前,仍有一、二百年前的梨树分布在兰新公路两侧的城镇乡村。

猪头梨属白梨系,果实中大,单果重三两有余,倒圆锥形,色呈黄绿,蜡质薄,果皮粗糙,果肉乳黄色,果汁多,入口甜中有酸,酸中有甜,甜酸适度,风味极佳,久为人们称道。

武威猪头梨:又名鬼头梨,量多质佳。张掖、酒泉地区的部分县乡也有分布。色呈黄绿,蜡质薄,果皮粗糙,果肉乳黄色,果汁多而味甜美,略带酸味。早在年前,河西走廊梨树已广为种植。

民勤骆驼蹄筋

骆驼蹄筋素称“小熊掌”,跟燕窝、鱼翅、熊掌、海参等齐名,具有名贵美食的特点。

  骆驼蹄筋选成年腾格里沙漠金色骆驼脚掌为原料。金色骆驼是适应沙漠环境能力最强的驼种,其脚掌宽大肥厚,是“沙漠之舟”长途跋涉的支撑物,既耐机械损伤,又耐寒热冷凉,营养丰富,再生能力极强。是不可多得的纯天高然滋补精品。

  民勤县传统工艺加工脍炙的骆驼蹄筋,晶莹剔透、净白如雪、清纯素雅、视之爽心悦目,食之滋阴润阳。

凉州山药米拌汤

凉州的山药米拌汤用凉州小米与洋芋(凉州多称洋芋作“山药”)做成。制作时,选凉州小米淘洗干净,下入砂锅,用旺火煮至八成熟,把切成方块的洋芋投入,并撒少许面粉,用木勺使劲搅匀,调盐。烧些许清油,炝入葱花,再加切碎的酸白菜即成。当地有“要吃凉州饭,山药米拌汤”之说。

甘肃羊肚菌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甘肃羊肚菌采自海拔米以上的高原林海之中,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抗衰美容、益智等功能。

  食用方法:用温水泡15分钟,掐掉根部,然后漂洗干净,炒、炖、烧汤均可,配鸡汤最佳。

凉州高庄馒头

高庄馒头,也叫甜水馒头。是用麸酵配以各种调料揉成发面蒸制而成,一般要经过和面、发酵、成形、上笼等工序。高庄馒头所用面粉精细,发酵时多次掺人揉匀。蒸锅时木笼不得漏气,这样做出的馒头白、酥、香,看外形天圆地方,品口味绵软可口,无碱味,且人口即化,极适宜老幼食用。高庄馒头是凉州的优秀传统食品之一。

凉州米汤油馓子

米汤油馓子是凉州的特色小吃之一,制作时先将黄米和少量扁豆人砂锅用旺火熬煮成稀粥,再将少许面粉打成糊状兑人。食前炝清油、葱花、花椒即成。

  特点是味咸色黄,人口绵细香甜。进食时将炸好的油馓子撅成小段,泡人扁豆米汤中。是经济实惠、大众化的风味食品。尤其在炎热的夏季,或醉酒后,食用米汤油馓子既可降低体温,又可调解饮食口味。

凉州红烧羊羔肉

我国食用羊羔肉的历史极为久远。据史料记载,远在唐代,河西走廊的羊羔肉就作为贡品了。凉州畜牧天下驰名,在民间,羊羔肉的声誉则更高,食用方法亦多,既可清蒸,又可清炖,还可煮食和手抓,尤以红烧多见。其特点是色泽微红,肉质鲜嫩滑软。曾有宁吃一顿红烧羊羔肉,不坐三请六聘九家席之说。

岔口驿走马

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所产岔口驿走马闻名全国。岔口驿马以善走对侧快步而闻名,骑乘时步伐快速平稳,无颠簸之感。岔口驿马还有较强的挽力。产区山高气寒,马匹终年放牧,因而形成了耐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能适应较恶劣环境条件,耐劳持久,抗病力强,分布地域亦广。

(来源:武威百事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jj/5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