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立意之高、研讨之深、人气之旺令所有与会者印象深刻。中医药专家从历史方位、民族复兴高度和国家大局对中医药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

扬五种资源优势谋战略发展路径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意义重大。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大力发挥其特色、合理规划其资源,已成为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第四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高峰论坛和分论坛上,国内外中医药专家从实践出发,共同研讨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方针和路径,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卫生资源

提高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建立人才供需平衡机制

提高中医药可及性重在基层。目前,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但总体说来,覆盖面还不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普遍存在中医科室条件差、中医诊疗设备配备严重不足等问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桑滨生提出基层发展战略思路,在保持现有格局的前提下,将中医药发展重点向基层转移,进行增量改革,做强做活存量,做大增量,医院建设成为区域诊疗中心,使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基本的中医药服务。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加强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省级成立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副厅级;各市州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中医处(科),县级设置中医股,配备专人管理中医药工作;省政府将建设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中医医疗规模的扩大,中医类医疗从业人员正进一步增加,教育体系已初步构建。然而,中医药队伍尚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及基层中医药人才匮乏等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医乡村医生仅有2.71万人,农村、社区基层中医药领军人物、名中医药专家、中医药骨干人才缺乏。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长卢国慧提出,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中医临床人才需求规划、计划,纳入卫生计生人才规划;根据人才需求及中医药教育资源状况,合理确定中医药专业招生规模及结构,建立供需平衡机制。

对于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首届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中医学院必须以中医为主,按照中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培养人才。中医教育要重视中医经典的学习,要重视经验传承,并广泛开展师带徒模式。

“师承教育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受名师真传者,更易成长为高徒;全日制中医教育基础性和综合性强,培养面广,也值得充分肯定。”第二届国医大师、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敏如说,改革是必要的,根据中医药特色设置教育内容和方法,使两者有机结合,则更具传承意义。

关键词:经济资源

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药规模化生产从源头保证中药材质量

中医药行业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数据显示,年我国中药产值是亿元,年达到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0%,占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1%。

神威药业集团董事长李振江介绍,神威方法论的核心是借助现代医学观念解读传统中医理论,借助现代研究方法破译中医药原理机制,以现代管理理念保证药品品质,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中药规模化生产,从而有效地降低全社会医药成本。

目前,中医药产业在国外认可度不高,质量是重要因素。种植不规范又是导致质量差异的因素。药农种植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指导,种植方法不够科学,导致中药材难以实现规范化种植,从而影响药材质量。

甘培尚建议,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建立丰产高效规模经营的示范基地,以改变中药材生长条件恶劣、科技含量低及质量不达标等问题。同时,政府与制药企业应投入资金,扶持、鼓励农民规范化种植中药材,从源头上确保制药企业所用药材原料的质量。

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万亩,当归、党参、黄(红)芪等五大宗道地药材总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前列。同时,佛慈、独一味、奇正藏药等中药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目前,该省拥有个中药批准文号,成为名副其实的“陇药产业”。

关键词:科技资源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探索中医药全球协同发展路径

以中医药基本原理和自身发展规律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坚持在继承基础上的自主原始创新,是我国中医药界和科技界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加入‘新赛场’建设,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探索中医药全球协同发展路径。”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说,将原创思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继承基础上,以优势和特色为起点,以解决制约优势发挥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组织中医和多学科结合的队伍研究,利用传统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争取中医学跨越式发展。

“疗效是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泉。”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刘保延认为,要构建临床科研一体化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通过医疗实践和科学计算的方式,达到医疗实践数据化,从而实现这一科研范式。

从介入“非典”治疗获得好的疗效,到用经典方加减、低成本研发防治“甲流”的有效中药组方“金花清感方”,再到发明“青蒿素”为百万患者解除疾患并获拉斯克奖……都是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关系,实现自主原始创新的典范。

刘敏如表示,任何科学学科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问题,不是因为不科学才需要科学化、现代化。现代化了的中医仍然是中医,而不是中医西化,也不等于中西医结合;现代化了的中药是符合中医理论的新中药,而非西化中药,也不等于植物药。中医中药相辅相成,坚持中医药理论和临床优势与特色,以辨“证”为据,以辨“病”为依,方药随证化裁,采用现代科技为研究所用,跟上时代步伐,参与世界“话语权”,才能让发展中的中医药走向国际。

关键词:文化资源

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科学、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难题

文化是国家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国家竞争软实力的核心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说,走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发展之路,要逐步实现中医药文化研究的系列化、传播的大众化、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和研发的产业化;需要将中医药文化置于国家文化发展的规划之中,置于中医药事业总格局之中,一手抓中医药文化事业,一手抓中医药文化产业,既满足公众医疗卫生和健康需要,又促进文化经济发展。孙光荣认为,中医药文化必将发挥引领、稳定和促进作用,并可以文化先行,引领中医药学术进步和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关键词:生态资源

规范中药种植发展绿色企业实现中药产业生态战略价值

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形象目标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但在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一种战略目标、战略路径和战略举措大力推进。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韩同彪说,中药材种植不仅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反而会美化环境。中药制造业不同于其他工业和企业,其具有很强的环保性,从中药材种植到生产及生产所剩的药渣,还可循环利用,对水质、环境等都没有污染,更有利于保护环境。

他认为,中医药对生态资源与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都具有推动作用。按照中药的天然属性和生长规律,严格采集和种养方法,合理控制药材生产规模和使用方向,把中药资源作为战略资源来管理,对于修复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中药产业的生态战略价值至关重要。

甘培尚介绍,近年来,甘肃省联合旅游局、农牧、林业、商务及文化等部门先后制定下发了《甘肃省中医药养生旅游工作实施方案》和《甘肃省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规划纲要》,着力打造健康甘肃、养生甘肃、绿色甘肃,努力将甘肃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医药“生态保健旅游目的地”。(本报记者柴玉)

-------------------------------------------------------

在这里了解中医药,在这里学会养生——

中国中医药报官方

中国中医药报-养生中国-cn

赞赏

长按







































全国白癜风
北京著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gn/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