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工业经济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总量规模持续增加,结构调整成效显现,创新能力日益增强,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经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新时代号角已吹响,陇南将以全面实施中国制造行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优势,克服不足,砥砺前行,再铸辉煌,争取开创工业提质增效新局面。

一、改革开放40年工业展成效显著

(一)工业经济总量快速提升

年陇南市工业总产值仅有0.6亿元;年“八五”期末突破10亿元,达到11.7亿元;年“九五”期末突破20亿元;达到22.9亿元;年“十五”期末突破50亿元,达到53.4亿元;年突破亿,达到.3亿元;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大关,达到.46亿元,改革开放40年,陇南工业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越,经济总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以百倍的速度增长。

(二)工业产品总量大幅增长

改革初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陇南铅锌、黄金、硅、铁、铜等矿藏资源初步探明。矿产企业不断壮大,四十年来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白酒、中药材及其它农产品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工业产品总量大幅增长。水泥产量由年2.1万吨,提高到年的.27万吨,增长.5倍;白酒年产量由年千升,提高到年的.7千升;铅精矿含铅产量由年吨,提高到年的吨;黄金年产量由年4千克,提高到年的千克;铅锌、硅铁冶炼业从无到有,产业链不断升级,年金属锌产量达到12.1万吨,铁合金年产量达到5.68万吨。

(三)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不断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田园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行业技术中心,恒康医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金徽”和“祥宇”注册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坚持新产品开发,橄榄油、茶叶、核桃等一批新产品获得省市优秀新产品称号,中药材进一步开发,独一味胶囊单品销售收入过亿元。坚持技术进步,通过产学研合作,酿酒、中药、食品制造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金徽矿业矿山开采技术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四)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在陇南工业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企业运营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理念不断更新,不断扩大优势产业,洞察市场形势,抢抓盈利商机,坚持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高,效益持续攀升。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由年的0.17亿元,提高到年的.01亿元,增长倍。实现利税总额由年的万元,提高到年的.2万元,增长倍;实现利润由年的万元,提高到年的.5万元,增长倍;社会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16.48%,位居全省前列,税收总额达12.76亿元,带动就业1.76万人。

(五)主导产业显现区域特色

改革之初,陇南工业发展水平根本无法以“产业”论长短,年,为加快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实施积极的投资、货币、财政政策,“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陇南市抢抓发展机遇,坚持总量扩张与结构调整并重工业经济明显提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年以来,我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继续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着力解决工业生产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我市工业已逐步发展成为以有色冶金、水电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五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区域特色日益显现。

有色冶金产业。依托铅锌、黄金、硅矿等资源,加快发展有色冶金工业,年全市规模以上有色冶金企业2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66.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6%,实现工业增加值10.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1.1%。

水电能源产业。依托“两江一水”资源,大力发展水电清洁能源行业,年,规模以上电力生产企业1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7.58亿元,实现增加值7.7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3%。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市围绕油橄榄、茶叶、银杏、中药材、草畜、面粉、苹果、马铃薯淀粉等地方特色产业开发,建成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生产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地方龙头企业,为特色工业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年规模以上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8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6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7.9%。现已逐渐形成了甘肃金徽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陇南长城果汁饮料有限公司、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陇南祥宇油橄榄科技开发公司、陇南田园橄榄油等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龙头企业。

医药产业。完成了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甘肃佛仁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易地改造,并顺利通过了国家GMP认证,甘肃独一味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成为全市医药工业龙头企业。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7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3.97亿元,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5%。

建材产业。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了全市建材产业的调整和升级,着力扶持新型干法水泥、页岩砖、空心砖、石材等项目建设,促进了全市建材工业的快速发展。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4户(包括水泥、石材、混凝土等),实现工业总产值21.23亿元,增加值4.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的13.4%。

(六)循环经济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陇南市一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摒弃传统模式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方式,通过政策引导、项目示范、企业集约、技术应用等举措,加大资源节约利用、主要污染物减排、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力度,推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实现工业能耗持续下降。“十二五”期间,累计关闭陇南宇兴冶化公司、文县明达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等落后产能企业30户,淘汰落后生产线30条,淘汰落后产能.6万吨。实施资源综合利用项目12个,陇南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日处理吨黄金堆浸尾渣综合回收生产线、徽县昌隆加气混凝土砌块有限公司尾矿废渣综合利用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成县祁连山水泥余热发电项目、康县杜仲循环产业研发生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全市6户企业通过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认定。

二、工业发展优势凸显

(一)资源优势

陇南市位于甘肃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境内气候多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矿产: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前曾断言:“陇南是一个复杂的宝贝地带”。境内有铅、锌、锑、铜、锰、金、硅、重晶石等金属、非金属矿34种,矿产地处。其中西成铅锌矿带绵延公里,为中国第二大矿体。年产铅锌矿含铅3.08万吨,含锌12.05万吨;锑金属储量为14.9万吨,为中国第二大矿体;黄金储量已探明吨,远景储量在吨以上。目前正在开发的有三大成矿带:一是横亘西和、成县、徽县等县、东西长85公里,南北宽7-22公里,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西成铅锌矿带,铅锌金属储量达万吨,远景储量万吨,储量居全国第二,属超大型铅锌矿带;二是西和崖湾锑矿带,金属储量14.9万吨,占全国8%,储量居全国第三;三是白龙江、白水江流域的黄金矿带,黄金储量70吨以上,是甘陕川“金三角”矿带的核心地区,为甘肃省重要的采金基地。水资源:陇南是甘肃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境内江河众多,水量充沛,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有20多条,且落差集中,季节变化小,开发效率高,发展水利水电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条,年径流量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达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水量立方米,比甘肃省人均水量多一倍,开发潜力巨大。特色农业:陇南市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错,境内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气候差异性大、地貌多样、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垂直分布,地域差异明。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的栽植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在全国占有较大份额;蔬菜、茶叶、苹果、食用菌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基地面积持续扩大,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优势。是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中国花椒之乡,是中国主要中药材产地之一;其中花椒、油橄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核桃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境内还出产多种水果和林产品。

(二)政策优势

从全国看,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工程,支持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陇南被整体纳入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成为全国扶贫开发主战场之一。国家还相继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重大政策性文件和规划,省政府、省工信委相继出台了《关于支持陇南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支持陇南市加快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进一步强化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更是为陇南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支持措施。政策叠加的效应不断释放,为陇南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成本优势

陇南深居我国西部内陆,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这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成本优势。当前,沿海发达地区正出现劳动力一定程度上的紧张状况,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沿海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正纷纷向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的内陆转移。随着这一转移趋势的强化,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在劳动力资源丰富且相对稳定的地区落户发展。而且,陇南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拥有价格低廉的水、电、劳动力及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使陇南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竞争中占据了成本优势。

(四)区位交通优势

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位于中国西部黄金旅游经济圈、成德绵经济圈、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和黄河上游经济圈的交汇地域,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兰渝铁路及兰海、十天、成武、武罐高速公路,成州机场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G线等普通国省道和重点农林公路的升级改造,我市逐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形成连通成渝、衔接关中、连接白兰经济区的战略通道和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陇南作为西北连接西南、华中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将逐步展现,工业发展的后劲将进一步显现,为开发优势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为我市融入为陇南融入兰白核心经济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兰成渝经济带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提供了高速通道。

供稿:尚宝明

编辑:杨鸣远

监制:李宝杰

赞赏

长按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gn/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