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地环境不断优南宁市
白癜风控制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07/6311310.html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南宁市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林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市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地环境得到不断优化,社会公众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杜佳徽摄 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全面完成 为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年5月,我市成立了南宁市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及维护稳定工作专班,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林业、农业、政法等15个部门为成员,形成部门合力,全力推进全市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工作。我市还在全区率先印发了《南宁市人工繁育陆生野生动物处置实施方案》,迅速部署和指导处置工作。 我市采取“一户一档”的工作方式、“一日一报”的工作机制,严格规范处置程序,及时化解矛盾,妥善处理舆情。各县(市)区林业、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在县(市)区政府的组织下,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开展人工繁育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全市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联动机制。 据了解,年12月,我市以食用为目的的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主体退出补偿及动物处置全部完成。全市户以食用为目的的人工繁育场所动物处置到位、补偿到位。 野生动物得到及时有效救护 从年1月至今,我市林业部门累计接受非正常来源陆生野生动物单,共计只(条),其中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12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8只(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只(条),广西重点保护动物只(条),“三有”保护动物16只(条)。 为让野生动物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护,我市建立健全了野生动物救护值班值守和信息报告制度。南宁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保持野生动物救护电话通讯畅通,并加大与自治区救护中心、南宁市动物园等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市野生动物接收救治能力。 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4个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其中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设在广西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自治区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4个,分别设在南宁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南宁市动物园、上林龙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龙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各监测站均能通过广西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直报。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我市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分布零散但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域,通过建设自然保护小区,由所在辖区林业主管部门管理、所属村委管护,全市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建设规范、管理高效的自然保护网络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64个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共计2.43万公顷。 年3月,我市启动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经过科学评估,将大明山附近自然保护小区保护价值较高的区域纳入大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市在全区率先印发了《南宁市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方案》,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识别保护空缺,完善保护体系,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目前,横州西津、南宁大王滩、凤亭河—屯六水库被纳入全区第一批自治区级重要湿地。广西南宁大王滩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通过国家林草局验收。至此,南宁市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2处,保护地成为维护我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维护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南宁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设,提升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水平,加大野生动物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我市联合打击野生动物走私犯罪活动的长效机制;将开展一系列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公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引导市民群众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生态宜居家园。 想了解新闻发布会更多内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xw/8890.html
- 上一篇文章: 看东软成都东软学院级新生军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