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你知道多少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由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因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肌瘤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30岁以上的妇女约20%有子宫肌瘤。在40~50岁的妇女中,其发病率高达51%~60%。临床上子宫肌瘤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者占10%左右。

子宫肌瘤病因不明,可能与女性雌、孕激素刺激有关。子宫肌瘤的发生也存在细胞遗传学异常。

01子宫肌瘤临床表现

1.多数患者无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B超检查时偶然被发现。

2.阴道流血多数病例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缩短,少数病例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主要取决于肌瘤生长的部位。

3.腹部包块下腹可扪及实质性肿块,不规则。特别是在膀胱充盈时腹部包块更为明显。

4.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可有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更为明显,当其感染坏死时可产生多量脓血性排液,伴有臭味。

5.压迫症状肌瘤较大时常压迫周围临近器官产生压迫症状,尤多见于子宫体下段及宫颈部肌瘤。压迫则产生尿频、尿急,甚至尿潴留;压迫直肠产生排便困难。

6.腰酸、下腹坠胀、腹痛一般患者无腹痛,常诉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可出现急腹痛。肌瘤红色变性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

7.其他症状患者可伴有不孕、继发性贫血等。

8.妇科检查子宫不规则增大,质硬,表面可有结节状状突起,若为黏膜下肌瘤,有时可见宫颈口活颈管内有球形实性包块突出,表面暗红色,有时有溃疡、坏死。02子宫肌瘤治疗

子宫肌瘤治疗方案及原则: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月复查一次。对月经量增多、经期缩短、有压迫症状或短期肌瘤体积增大明显者,可改为手术治疗。

2、药物治疗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期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药物治疗。选用的药物有:雄激素类如丙酸睾丸酮、甲基睾酮;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戈舍瑞林;抗孕激素类如米非司酮;孕三烯酮;子宫收缩剂如缩宫素、益母草冲剂等。活血化瘀中成药如桂枝茯苓胶囊等。

3、手术治疗子宫切除术疗效较为可靠。无需担心肌瘤复发或月经异常及贫血等,可预防子宫内膜及宫颈等病变。有时可缓解腹痛。不足为可能有肠粘连等。有些子宫切除患者心理上不适,失去生育能力。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术后恢复较快,痛苦减少,保留子宫保留生育机能和生理机能。但患者有子宫肌瘤复发可能,子宫创面粘连,子宫异常出血等可能,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病例偶有肌瘤腹腔种植可能。

03微创治疗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应用

精准医学和微创理念逐渐被人们倡导。但对其认识还需全面考虑。微创理念应贯穿医疗的全过程。医疗安全及疗效因放在首位。微创手术要考虑:切口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痛苦小及恢复快。慎防严重手术并发症致微创变巨创。遵循无瘤原则。

1、经腹部行子宫切除术或肌瘤剔除术为常规途径,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可触摸子宫,发现小肌瘤,减少残留。降低输尿管损伤概率。

2、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损伤小。但手术相对困难。在某些子宫黏膜下肌瘤经宫腔镜行子宫肌瘤电除术具有术后恢复快优点,但需要宫腔镜设备和手术医师经验丰富。

3、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已成为新趋势。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但腹腔镜术中取出肌瘤,偶有肌瘤碎片种植于盆腹腔报道;当子宫瘤体为恶性时,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发生输尿管损伤概率较高;二氧化碳气体对组织的远期不利影响问题尚未排除。

4、介入治疗有条件者也可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介入治疗方式有经治血管介入栓塞治疗、高频超声聚焦消融术及自凝刀消融术等。属微无创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难以获得瘤体标本做病理检查,可能遗漏子宫恶性肿瘤诊断,贻误病情。

END

靖小飞供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tx/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