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杯茶

与书哥一起虚度时光

美味米粉

江西省教育厅邓文君

刚刚看见好友建国发起“一碗米粉”征文活动,又第一时间读了弟弟立强写的《下锅粉》,竟懊悔这个周末没有回老家,那个赣东毗邻闽西的小山村,要不然闺女信子今天就不会赖床了,一定和以往一样早早地跟在奶奶身后,到镇上粉店去买米粉,再回家煮汤,喜滋滋地吃上南城特色甚至龙湖独有的猪肝米粉。

妈妈做的猪肝汤,猪肝鲜嫩、爽滑,能吃出节奏感来,香而不艳,鲜而不腻。妈妈说过,这关键是火候、水量和猪肝下锅起锅的时候要把握好。妈妈是个自学成才的美食家,家里家外都是个行家里手,可这也直接“惯坏了”爸爸。印象里,爸爸几乎不进厨房的,即便路过也不到灶前。

一次,妈妈跟爸爸说:“去南昌住几天吧?看看孙女信子。”爸爸说:“你一个人去吧!我还要照顾山上的鸡鸭鱼,还有满山的果树。”

“你又不会做饭,吃什么?”

“我可以吃粉呐!”

第二天,妈妈独自来南昌了。爸爸早上一口气买来三餐的米粉,可又犯难了,不会做汤!加上酱油、醋和盐,狠劲一拌,索索地吃得香着呢。中午,爸爸如法炮制,可总觉得缺点什么,对了,没油!添油加醋倒腾一番,滋味不错。晚上,爸爸在电话里告诉妈妈:“没什么难的呀,我也做粉吃了。”妈妈爽朗地笑着回答:“就你这样,明天就要催我回龙湖。”

果然,第二天傍晚,我下班回家一进屋,就听见妈妈在对着“同样是米粉,不同的方式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你倒好,一日三餐都是酱油加盐拌着吃。好了好了,我明天就回去。”原来爸爸来求救了,恳求妈妈今后出门不能超过两天,因为持续几天吃那干巴巴的米粉是不行的。

于是,原本计划住一个礼拜,妈妈住了两宿就回去了。

妈妈做的汤粉、拌粉和炒粉,那都是独一味的。每次回老家,早上吃妈妈做的汤粉,晚上夜宵或拌粉或炒粉。写到这,想起陆文夫的《美食家》,其中描述了很多美食,但我基本上没什么感觉,比如冰糖元蹄、羊角面包等等,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吃了。没有体验过的东西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抽象的概念是很难与味觉感受联系起来的。除非像妈妈那样,给抽象的概念赋予丰富生动的细节,把一碗米粉做成一根风筝线,一头攥在龙湖老家,一头拴在我们弟兄几个心坎。

妈妈说过:“想吃粉了,就回趟龙湖。”

读弟弟立强写的《下锅粉》,唤醒了我对弟弟和我们童年的记忆。

弟弟立强小时候是个“柴子”,长大后就成了才子。

我和弟弟儿时暑假有两件最重要的事要做:一是双抢,二是砍柴。尤其是砍柴,既要保障家用,还要赚取学费和笔呀本呀等学习用品的费用。暑假天热,砍柴得赶早,天蒙蒙亮就起来吃碗米粉,然后进山。

那会儿镇上没什么店,所谓的粉店其实是榨粉的作坊,无论春夏秋冬,这里都热气腾腾;无论多早,这里都人声鼎沸。从米到粉,那块满布同样大小的洞眼的铁板是功臣,铁板上洞眼大小决定了米粉的粗细。接下来,粗绳索一扎,随着主人“嗨”的一声,绳索绷紧,“吱呀吱呀”叫一阵,米粉就从铁板下诞生了,直接掉进下面装满热水的大缸。男主人继续准备下一轮榨粉,女主人开始为等待的人群捞粉。不用秤称,女主人那双手就是秤,从水里捞出来,麻利地一甩一卷,就是半斤。

那会儿吃米粉不是买,而是兑,半斤米兑半斤米粉。我和弟弟一人一个碗,从家里装好米过来。东家也不称,拿起碗晃晃,“半斤!”等新鲜米粉榨出来,甩一卷往碗里一放,我和弟弟飞快回家。黑的酱油,红的腌椒,白的米粉,筷子一伸,把这层次分明的风景搅拌成一幅水彩。悉悉索索,吃完进山。吃完米粉易口渴,山上的泉水比现在丰富多了,趴在地上,对着泉水吹两口气,呼噜呼噜就喝起来,甜爽解渴。

柴砍好后,要砍些小竹子来,削成竹篾,扎成竹圈,装紧柴火,挑着就下山回家。一次,刚走出山,弟弟那一挑柴火的竹篾断了,柴散落一堆。情急之下,我把他的皮带解下来捆柴。同行的其他伙伴担心弟弟的裤子会掉,弟弟拍拍肚子说,不会的,早上吃了一斤米粉上山,又喝了好多泉水,肚子现在还是鼓的。大伙儿都笑弟弟是个“柴子”……

关于米粉的记忆总是这样热烫、鲜活,仿佛触手可及的美味与回味。

忙完这阵该回老家一趟了。

作者简介

邓文君,南城龙湖人,邓立强的哥哥,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江西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爱工作,爱生活,爱读书,爱邓雅汐,爱南城米粉。

书法题签吴中华,年生,号云龙,室名云龙堂,南城株良人。师承豫章李良东。工于书,尤善行楷,优游于鲁公蝯叟之间,为藏家所宝爱。偶写兰,亦得古人之趣。兼及鉴赏,庋藏乡人法书名迹甚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抚州古代书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刘未林书画作品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南城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一碗米粉

《一碗米粉的乡愁——南城人笔下的南城米粉》

向全球南城人征稿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西南城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一碗南城米粉!

对于南城人来说,米粉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绝不仅仅是舌尖上的享受,它是童年的回忆,是母爱的温馨,是远方游子对乡土家园浓浓的思念。正如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说桂林米粉,那是“乡愁引起的原始性饥渴,填不饱的”。

为了给在南城本土和身处异地他乡的南城人,给曾经在南城工作和生活过的广大“粉”丝一个抒写对南城米粉的喜爱和思念的由头,南城株良籍乡友邱建国发起《一碗米粉的乡愁——南城人笔下的南城米粉》全球诗文征集活动。现将征稿启事公告如下:

一、征稿对象

1.目前在南城工作、生活、就读的人;

2.目前在外地他乡工作、生活、就读的南城人;

3.曾经在南城工作、生活、就读、做客、旅游的人。

总而言之,征稿对象只要跟南城有关系,没有任何其他限制。

二、征稿要求

1.应征体裁不限,可诗歌、散文,也可故事传说,还可文史考据,等等,只要跟南城米粉有关的文字均属欢迎;

2.作品篇幅:单首诗30行以内,组诗行以内,其他体裁字以内;

3.作品风格不限,是否发表过不限,作者对所投稿件的著作权及名誉权等相关法律责任负责,与原发表媒体的版权关系由作者自行解决;

4.应征作品不得违背国家相关法规及公众道德,要求健康向上、文字顺达,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杜绝低级趣味。

5.要求原创,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6.有相关的照片也欢迎提供——必须是投稿者拥有著作权和肖像权的照片。

三、稿件格式

1.请用邮件附件方式投稿,主题写明:投稿《一碗米粉的乡愁》;

2.每位应征的作者请附字内作者简介一份(须注明真实姓名)和生活近照一帧,并写明详细通信地址、邮编、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以方便联系;

3.以电子稿投稿的请用word文档形式,一律用宋体字,标题用小二号字,正文用五号字,作者自行校对后提交。

四、征稿时间

即日起至年12月31日止。

五、投稿方式

申请加邱建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ry/6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