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哟

最美医生

儿科,因患者多是只会嗷嗷大哭的婴孩,意识行为发育不完善,无法说出自身疾病的信息,无法和医护人员交流,也被称为“哑科”。相比其他医疗科室,儿科医生的工作更特殊、挑战更大。要做好“哑科”医生,除了精湛的医术,十足的耐心、细致的观察力、极强的抗压力都是必备技能。在长汀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就有这样一群医护好手,她们的仁心仁术救治了大量病患儿。马丽娜医生就是其中的一员。

马医生从大学毕业至今,就一直在儿科临床一线工作,已有11个年头了。她坚持一日两次查房,把患儿对她的信任当做工作的动力。无论是第一个患儿,还是最后一个,都一样耐心仔细检查,认真施治,撰写病历,任劳任怨。在积极解除患儿痛苦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加强医患交流,对患儿做到三个“多一点”,即“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爱护,多一点解释”。营造一种体贴关心、爱心和责任心的氛围,得到广大患儿家属的信任和支持。

争分夺秒全力以赴

自开放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也随之增加,早产儿发生率越来越高。年,我院急诊一孕32+6周的孕妇,分娩后早产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伴呻吟、吸气性三凹征明显,马医生立即令其行胸片检查,考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十分危急,早期给药是抢救成败的关键,经过慎重考虑,立即在气管插管下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经过马医生和儿科同事几个小时的抢救,患儿转危为安。

身怀六甲刚柔并济

年底至年初,流感大暴发。儿科门诊、住院部人员爆满得排起了长龙,当时的儿科医生都超负荷工作,身怀六甲的马丽娜医生仍奋战在一线。医患关系十分紧张,当日普儿科住院人数高达90人,医患矛盾突出,作为一位母亲,马医生用诚心换真心,将患者纠纷一一化解。

勇往直前开拓创新

年7月7日晚,产科收治孕32周产妇,急诊行破宫产术,娩出一宝宝出生体重只有1.1公斤,因孕周不足且为极低体重儿,医院救治。但患儿呼吸不规则,同时伴有口周发绀、呻吟、口吐泡沫症状,考虑转运途中存在风险,需马上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立即予保暖、无创呼吸机支持、开放静脉通路等。早产儿首当其冲的就是呼吸关,挺过了呼吸关就是喂养关,后期的感染关也是最需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9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