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旋为什么药会那么贵医药行业神奇的暴利
亚当斯密说过,如果市场你放任它不管,市场价格的调整就能促使供给和需求不断达到均衡,供给方就会不断竞争,最终有实力的、让消费者最满意的厂商就存活了下来,赚到了最多的利润。一旦价格不是市场决定的,一定会出现无效和市场失灵。 先听一个故事一盒普通的治感冒的药,这是最简单的非处方药,药厂发给经销商大概3、4块钱,经销商拿到大的批发商那里委托他们卖给药店。这里可操作的空间就出来了。比如最普通的治感冒的药,品种就很多,那怎么才能让药店进货的时候能多进你这种药呢?如果这是一种新药,可能人家都没听说过,要怎样才能想起你来呢?这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在药品的批发里面叫做开票的,也就是负责和药店联系进货的人。很多药店在进货的时候也没什么太大的意见,开票的人在电话里会跟药店推荐一些药的品种,被他提到的一般药店都会选择,就像我平时头疼发热去药店买药一样,都是会咨询一下感冒了或者嗓子疼应该吃点什么药,一般销售员推荐什么我就会买什么,因为在医药行业里面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总是认为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对于我的症状应该吃什么药总归比我们自己的认识要更权威一些。 为什么批发商里开票的人会推荐你的药呢? 很简单,只要卖出去一盒,你给他提成1块钱,这事就搞定了。这样给批发商提成1块钱,药店的销售员提成1块钱,一般经销商自己都会打着%的利润来订零售价,再加上给别人的提成,还有药店自己的利润,大概进过来4块钱一盒的药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能卖到12块钱,而这个价格都是经销商在考虑了所有提成和自己的利润之后建议药店卖出的零售价。最讽刺的是,有时候经销商都拿到了%的利润,最终的零售价比药厂的建议零售价还要低,消费者居然也不觉得贵。据我了解,最好卖的是新药,一个是一般的感冒之类的病大家会觉得新药还没有抗体,效果更好一些,另一个原因是新药一般经销商加的利润更高。 当然走药店这条路对于经销商来讲效率有点低,因为最终要赚到钱,要等全部卖出去才能赚钱,最终药能不能卖的出去还是要靠消费者的选择,但是药品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 其实最稳定并且利医院这条路,也就是做处方药的生意。很简单,只要能和院长或者负责进药的副院长勾搭上,一切就好办了。这笔生意里,医院方面有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院长,因为所有药品的进货都需要院长或者负责进货的副院长的签字同意,另一个就是医生,因为最后开不开这个药还是医生决定的,所以往往给医生的提成会更高一些。据我了解,一个针剂,从药厂发货给经销商3块钱,经销商会给院长提成1块,给开药的医生提成2块,医院的价格是多少自己先预先定好,像这种处方药能卖到20块。有时候如果想维持长期稳定的关系,经销商会跟院长五五分,也就是不再提成了,我把所有的利润跟你对半分。医院再卖给消费者就是23块,其实成本只有多少呢?不到3块。 这是我了解到的药品的经销渠道,如此暴利,让我震惊,而且这是药品价格改革之后还有如此暴利。然后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发改委应该是有个价格司的,而价格司里会对资源型商品的价格进行调控,最典型的就是医药和石油,那么价格司对于药品价格如果有调控,为什么零售价和批发价会相差那么多? 为什么零售价和批发价会相差那么多? 我最近读了天则经济研究所的一篇文章,对此大概有所了解。当然这个原因大家也不难想,经济学家孙冶方说过,“利润是企业的牛鼻子,价格是市场的指挥棒”,谁有定价权谁就有指挥棒,有了指挥棒还担心尔等屁民不俯首称臣? 年,药品行业改行药品加价率管制政策,即顺价加价率15%和零差率政策。顺价加价15%,医院的药品销售只能在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零差率,医院的药品只能按照购进价加价15%销售,不能再加价。医院随意提高药品价格,解决了以药养医的问题。然而,且慢下结论。医院的购进价格是多少?如果同一种药品三个厂商进行生产,厂商通过各省市的经销商建议价格分别是10元、20元和30元,按加价15%和零差率计算,医院的销售价格分别是11.5元,23元和34.5元。在目前的体制下,医院自然选择报价30元的厂家进货,该厂商必然会打败另外两个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这就给生产厂商一个强烈的信号:千方百计提高药品价格。 但这样又出来一个问题,药品价格是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管制的,定价多少需要取得价格司有关官员的批准。那怎么办呢?分三步走,“药厂贿赂价格主管官员,获得了一个高定价,因为建议零售价是价格司决定的,就等于挖到了一个大金矿。价格提了上去,还得把药品卖出去。于是,厂家和经销商用提价医院领导和药品采购人员,使其产品能够在医药招标采购中中标。这是第二步。第三步是,医院为了得到实惠,就得把招标采购中买来的药品销售出去,于是就按处方给医生提成。由于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患者的普遍心态是,价格昂贵者即为好药。于是,大处方,高价药就普遍流行起来。”这样,厂家批发价能够提高,医院赚的盆满钵满。这样的三步走,就使得上述故事是行得通的,只要最终价格不会超过发改委价格司制定的价格,那么大家都赚钱,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就是葛兰素史克以及无数药品生产厂商生产经营的三步曲。 10月31日,发改委价格司的刘振秋等主管药价的官员倒台了,但是这套政府主导的定价机制仍然在运行。 价格应该由市场机制决定,这是微观经济学里告诉我们的最简单的道理,一旦有一个机构能够控制价格,就有了贿赂的空间。经济学告诉我们,垄断和价格管制是市场失灵的最典型的原因,而这两个原因本身又是相辅相成的,以前连药品经销商都是国企,现在改变了这种垄断的地位,经销商之间互相竞争,但是只要还存在价格管制,经销商之间、药厂之间的互相竞争就不是竞争药品的创新和对消费者的服务,而是在竞争寻租和贿赂。 当然这个利益链条也告诉我们,医院的关系,做药品经销的暴利可比炒股要来的轻松和靠谱很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5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奇怪了为什么我打滴滴比别人贵云南权威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