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勇敢而非完美
当一大段空白的时间突然向我砸来,像是一块长期用力挤压的海绵,卸力后被丢进了大海,除了疯狂吸收水分,无暇顾及其他。前些天还在规划离职后的生活,没想到疫情管控让假期提前到来。我以为我会很放纵——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午休2小时起步,不用按时化妆洗头。想出门就出门,把深圳的公园全部逛个遍,各个景点打卡拍照,一路上还要边走边吃。想宅家就宅家,温暖的大睡袍,只有书和床的独处空间,比男朋友还会体贴人的直饮水机,用不完的时间,看不完的电影和纪录片。我也以为我会很自律——恶补专业知识,拔草在收藏夹里吃灰了一年以上的各种视频,读完年那些本该在年看完的我在年信誓旦旦要读完的年的读书计划。然而事实好像和想象的都不一样,在屯粮、补觉、大扫除结束后的72个小时里,我不自觉地看完了:纪录片:《书迷》共4集《但是还有书籍》共5集《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共6集《人生第一次》共12集书:《这才是布考斯基:布考斯基精选诗集》《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演讲:《“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当然还有些琐事,比如做简历、每天测核酸、写了字小学生作文,还打碎了一个盘子。这时间它不经用啊。在完成这么多事情后我还是会苦恼,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制定出一个计划——一个在"等有时间了"就可以严格执行,不浪费时间,只做提升自己的事情,结束后还能自诩高效自律的计划。如果是学生时代,这几天我大概率会沉迷贴吧或者被窝,没有意义和理想,甚至伪文青的气质都没有,对虚度光阴丝毫不感到羞愧,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然后把作业全部堆积到最后一天完成。对了,我以前是真的很能睡,每天能睡12小时,假期结束后坐在教室课桌前,完全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也不知道是开窍了,还是社会洗礼后发现一切事物都没什么了不起,却又勾起我不少兴趣。我的行事作风越发大胆,自我原则随便打破,没有什么不敢尝试,逐渐从“社恐”转化为“社交恶霸”。这其中其实没啥契机,仅仅是我可以这样做,便就这样做了。接受速度之迅猛,观点反差之巨大,态度转变之顺滑,以至于经常被吐槽“神叨叨的,整天想一出是一出”。好像我一直都没有按计划去做过事。所有决定全凭直觉,身体和大脑开心就好,人生难免显得碌碌无为。但是近两年有种“整个人打开了”的感觉,我不免开始反思,以前为何迟迟没有行动呢?一串颗粒饱满汁多味甜的葡萄早就成熟了,为何现在才敢伸手摘下一颗浅尝呢?所以,是什么在阻止你呢?认识的很多很有自控力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点——很少使用自己的自控力,这个逻辑听起来很像“他成为有钱人的原因是他很少花钱”,其实不然。可能每个人天生的自控力都差不多,那些看起来自律的人,他们仅仅是在做自己而已,还谈不上使用自控力。而另一类人,一直靠着消耗自控力在做事。拖延症和完美主义常常被懒惰或胆小的人当作借口,他们害怕把事情搞砸,讨厌不成功的结果,索性就不开始,“只要我不去做,我就不会出错”。所以他们几乎没什么。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后来我是靠什么破局的——别太拿自己当回事。第一次想通这个道理,是在我总结母胎solo原因的时候,毕竟一个人格健全相貌端正的普通女生为啥会不谈恋爱呢。后来意识到当初可能是受了非主流文化的荼毒,以为自己是不一样的烟火,再加上完美主义魔咒,非要遇到灵魂伴侣不可。拜托,初恋诶,青春诶,匆匆那年诶。好可惜当时没人问过我——你配吗?如果灵魂高贵独特,那该如何同频共振?如果灵魂苍白乏味,为何非要独一无二?人呐,书没读几本,路没走几里,别太看得起自己的灵魂了。生活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打破完美主义魔咒,想十步不如往前迈一步。道理听了一大堆,还不如一句去做。去做。去做。去做。你不会真觉得,就凭你现在,失败了还能造成多大的损失吧。三月快乐!很高兴认识你~新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gn/9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盛世流年,一品黑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