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物流的属性分析

物流的宏观属性:作为一种产业和基础设施来推动,是拉动宏观经济的重要抓手和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催生了物流地产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仓储类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已趋于饱和,从菜鸟网络的公开数据来看,仓储投资的租金收益稳中有降,竞争激烈。

物流的微观属性:企业层面成立物流职能部门或将基础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企业,物流属于企业组织架构下同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信息管理等等并列的职能。

2.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的设置历程和相关性

我国物流相关专业的设置顺应社会的需求,本质上无优劣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把握未来社会需求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物流相关专业大致分为四类:物流工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涉及的学科门类:管理学(经济学)、工学。

物流工程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早,一般脱胎于交通运输专业和工业工程专业,在物流业兴起的初期,物流工程专业对我国物流设施的规划与设计、物流产业的宏观布局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社会需求和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物流工程专业微观的设施布局与设计理论方法来源于工业工程,宏观的产业规划理论方法来源于交通运输专业或产业经济学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的设立得益于企业的物流职能重组和物流专业化的社会需求,工商企业将物流职能从采购、生产、营销或销售职能剥离,成立物流事业部,承担物流基础业务的运营管理或外包给第三方后的协调和监督管理,需要具备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人才担此重任。

物流工程专业的侧重应在于物流设施的布局与规划设计以及机械装备,强化工程技术属性;物流管理专业的侧重应在于企业层面物流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强化管理职能属性。二者的交集在于均重视定量分析和数据建模,并要求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3.商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

在明确了物流的基本属性和我国物流专业设置的背景之后,接下来探讨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

(1)商学院的使命在于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纵观国内外高校,物流管理或供应链管理专业设置在商学院已成为主流,其内在逻辑同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职能相匹配,国内外多所著名商学院均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的培养项目或方向,成立专门的系、研究中心(所)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或科研工作。

(2)随着国家在本科层面招生政策的调整,推行按专业或大类进行招生已逐渐成为趋势和共识,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相对其他管理类专业如何做到“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吸引优秀生源,是摆在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和紧迫问题。达到招生名额,未来将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专业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极端情况下,物流专业就读的人数可能会急剧下降,甚至面临暂停招生或取消的局面。

(3)在商学院物流本科专业的招生面临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深刻理解物流管理专业在社会分工和企业管理职能中的定位,下大力气建设核心课程显得尤为关键,毕竟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营管理岗位职能的社会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这样,以不变应万变,强化本专业的量化分析能力,辅之以部分特色课程,才能突出重围。

4.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1)商学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放在工商企业的管理职能框架下进行思考,构建“T”字形的培养体系:“—”表示“了解别人在干什么”,需要







































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2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