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经济学专业物流管理专业
经济学专业 用经济的眼光,看未来的世界 一、培养目标经济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核心特色课程(1)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计量经济学*。 (2)特色课程:社会调查与论文写作、金融行业认知、区域经济发展认知、半岛经济与产业分析、统计软件与数据分析、计量经济学实验、证券投资模拟实践、Eviews使用技能实践SPSS使用技能实践。 三、教师团队经济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高级职称9名,占40.9%;中级职称13名,占59.1%;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20名,占90.9%,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10名。经过多年的建设,团队形成了“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结构较合理、学科方向较齐全、学历层次较高”的队伍结构,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态势。团队成员参与各级课题二十余项;公开发表论文六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近十本;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20余项。 专业负责人 李修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近年来,主持、参与各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10余篇,编著教材2部。主讲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行业认知等。 教学名师 谢海军,博士、教授、青岛市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农林经济与区域发展方向科学研究和实验教学的教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和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在内的各类纵向项目10余项,政府委托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EI,ISTP收录4篇,核心期刊23篇。多次获得省级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省级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出版专著1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获得各级奖励10余项。目前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综合实践》等。 四、实践教学专业确定了校内外并重的实践教学建设思路,校内实习解决“深”的问题,学生可以深入到专业性工作,真正达到专业能力训练的目的;校外实习解决“实”的问题,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际岗位,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实践周和短期实习外派余人次,通过项目设立和企业带领实习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实践教学 (1)实验室建设 经济学专业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支持,该中心下设4个专业专用实验室:计量经济学实验、企业ERP沙盘模拟实验、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学生在校内实验室模拟实务工作情景,与课堂理论教学形成互补,既锻炼了学生业务操作的技能,又加深了学生对经济理论知识的理解。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经济学专业先后与1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有招商证券、爱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证券之星山东分公司等稳定实习基地5个,主要运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完基础理论后,企业进驻学校开设行业前沿讲座,暑期面试合格人员到企业上岗实习,就业时可以优先选择实习单位。 五、毕业生就业方向经济学专业主要是为内外资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政府经济管理与决策部门、银行、证券、投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培养从事管理、客户维护、咨询等工作的应用型人员。 六、专业优势与特色在多年的办学中,经济学专业形成了较鲜明的专业特色。 经济学专业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作为目标,面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各经济体和金融机构,紧密围绕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方面主要是构建了“知—行—思”有机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上贯穿“课—证—岗”相一致,以岗位专业能力要求为准开设相关课程,以行业准入要求确定课程标准。在应用型培养上实行“教—赛—学”一体化,将教学与大赛结合,在教学中比赛,在比赛中学习。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仿真—现实”结合的立体化实践体系。依托校内经管实验中心模拟实务工作情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实践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与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院—企—师—生”协同育人。学院主动寻求企业合作,企业依托学院培养人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融于培养体系,四者相互协同,相互配合。 本专业学生多次在全国金融与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大智慧全国金融精英选拨赛、理财规划大赛中获奖,近三年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七、学子风采李嘉力,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努力,成绩优异,取得英语六级证书、计算机技术二级证书、初级经济师职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年6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硕士在读期间,他继续保持本科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于年11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获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年5月,被山东省委组织部录用为优选计划第一期选调生,被分配到潍坊市财政局工作。现任潍坊市财政局副科级干部,挂职担任寿光市台头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 张双,级经济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一直从事金融服务类工作,现就职北京恒昌汇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团队经理,工作成绩突出,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普遍认可。该生毕业后,不忘母校和师恩,组织公司与商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希望培养出更多优秀专业人才。 付瑶,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年9月考入日照市莒县财政局。在工作中,严谨务实,锐意进取,赢得了单位同事和领导的普遍好评。年被表彰为全县财政系统“先进个人”和“优秀信息员”,并在年度全县共青团系统中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李亚萍,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年3月应聘入职到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工作,年6月升级为高级商务代表,同年9月晋级为资深商务,负责颐中(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医院、城建集团、湛山疗养院等客户的互联网业务维护。 物流管理专业育五湖四海物流精英,求一带一路储运至理 一、培养目标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物流行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物流管理基本知识和物流管理技术、具有较强的物流作业操作、物流业务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等专业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仓储、运输、配送、货运代理、信息处理、物流系统分析与优化、供应链运营等物流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核心特色课程(1)核心课程:管理学、物流学、运筹学、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库存管理、采购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流企业经营与管理。 (2)特色课程:运输业务综合训练、ERP模拟实训、商务英文函电、国际贸易综合训练、电子商务与物流、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案例分析、创业模拟实训。 三、教师团队教学团队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梯队结构。现有专业教师19人,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2人,副教授10人,中高级职称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4.7%;从学历结构来看,具有博士学位的1人,硕士学位的18人;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6人,35—60岁12人,60岁以上1人;42.1%的专业教师是双师型教师,31.5%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专业负责人 杨素花,硕士,副教授,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负责人。主讲市场营销学、供应链管理、采购与供应物流、消费心理学、商务谈判、销售管理等课程。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篇;参编教材2部。在《物流技术》发表论文《基于运销营关系的物流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创新》,且获得我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曾荣获优秀指导老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教学名师 江先琼,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MBA),主讲《物流专业英语》、《国际货运代理专业英语》、《国际商务单证》、《商务英文函电》和《经济学专业英语》等课程。国外学习和工作多年,具有使用商务英语经历。目前主要从事国际商务英语类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期间,完成了国家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建设工作。主持国家级教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参与《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及校级《电子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2篇;国外期刊1篇。主编3部教材,其中两部《商务英语会话》获全国“十一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年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物流与采购英语》获第一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教材类)二等奖。并先后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就业先进个人、优秀科研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教学名师 薛翠平,硕士,副教授,中级物流师,现任物流教研室主任、物流管理(专科)专业负责人。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篇;参与完成两本教材编写。曾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研室主任等荣誉称号。 四、实践教学实验实践 (1)实验室建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支持,该中心下设有:物流管理实验室、仓储管理实训中心、供应链管理实训中心、国际贸易综合模拟实训室、国际商务单证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等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场所。其中物流沙盘模拟实训室1个,仓储管理实训中心1个,实验用设备台套,多媒体教室4个,近个座位,语音室1个,可供60人上课。物流管理实验室配置了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第三方物流、物流决策优化等多套模拟实训软件,能够进行仿真和全真的教学,模拟操作物流管理及操作的主要业务环节,完全能够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实验实训要求。 校外实践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先后与京东华北物流公司、南京苏宁雨花物流中心、广东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青岛怡坤物流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天地华宇物流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和校企合作关系,建设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五、毕业生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就职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城市或地区物流基础设施规划、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物流产业发展政策规划等;可就职于物流企业,从事其发展战略规划、经营与管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管理、物流项目管理、库存战略管理、国际物流管理等;可就职于生产企业,从事采购与供应的物流战略规划、车间布局设计与生产调度、供应链的规划、组织与控制及物流装备设施的设计、制造等工作;可就职于流通类企业,从事进出口业务办理,物流采购及供应、仓储管理、配送组织与管理、运输接单及调度、信息采集与处理、货运代理及报关业务,以及从事物流项目方案执行和运作等工作;此外,本专业毕业生还有较强的能力进行自主创业,还可以考取商科相关硕士研究生及赴外留学深造。 六、专业特色与优势(1)专业定位明确,突出“区域特色” 以满足区域经济和物流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目标,从地理位置、经济结构、企业需求、生源素质等情况出发,依托青岛作为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城市的区域优势,调整明确了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专业教学计划,逐步构建和完善了较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将相关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学校管理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明确商贸物流和生产物流两个专业培养方向,充分利用物流聚集辐射优势,培养满足从仓储、货代、贸易,到加工、配送和信息服务等业务链各环节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加强能力培养,突出“职业特色” 根据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职位需求特点,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重点把握“两个集成”:物流管理软科学与信息技术硬科学的集成,在培养学生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管理定量方法类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物流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工程师素质;基本理论、专业训练与创新创业的集成,在学生具备扎实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实习实训平台,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借助现有的网络环境和学业优势促进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 (3)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开放特色” 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等多个层次的,集实操、分析和管理应用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实践教学载体,通过建设实践基地、引企入校、合作育人、实训课程开发等方式,面向流通、贸易、生产等领域,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范围。重视专业教师在内的骨干教师、“双师型”和“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外聘教师引进力度,推动教师和学生了解产业实践,解决问题,丰富“学”的内涵,形成了良性循环。 七、学子风采刘军,年毕业于青岛滨海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任中骅物流徐州公司分店经理。 陈思琦,年毕业于青岛滨海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就读于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 刘洋,年毕业于青岛滨海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任青岛瀚纳威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李万克,年毕业于青岛滨海学院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并于同年考取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 -qdbh- 排版 杨珊珊 投稿 qdbhu .白癜风能不能治疗好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uyiweia.com/dywpz/1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配货,货车配货网,宏兴物流
- 下一篇文章: 求职指南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形势分析